
10月27日下午,香港经济导报、“一带一路”经济开发与自贸园区联盟第三期“经导圆桌会”高端沙龙在香港成功举办,主题为“香港经济新引擎——北部都会区”。“经导圆桌会”作为香港经济导报主办的全新高端系列沙龙,旨在通过定期邀请香港政界、学界、商界人士就某一社会经济议题进行探讨,助力港府决策参考。
北部都会区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面积和未来人口约占香港整体的三分之一,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将创造大量职位提升人员收入和提升香港整体竞争力。
《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提出成立“北部都会区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旨在强化督导及推动北部都会区全面提速发展,聚焦推进北部都会区专属法例工作、协助产业进驻企业落户、敲定北都大学城发展策略,以及加快审批和落实土地建设项目。
参与本次圆桌会的嘉宾有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委员方舟,香港工业总会主席林世豪,立法会议员刘国勋,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陈迪源,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主席樊熙泰。
![]()
北部都会区的成败在于产业导入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委员方舟带来了主题为“以新思维发展北部都会区”的演讲。
![]()
方舟表示,北部都会区的建设意义重大。引入深圳和大湾区资源来发展北部都会区,把北部都会区作为推动香港融入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平台。用好北部都会区壮大香港创科等新产业,为香港的经济塑造新动能,并协助国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将新界北部发展成香港的第二个都市中心,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改变经济活动集中在维港两岸狭长地带的发展格局
方舟认为,当前北部都会区规划和开发的三大问题:建设发展的速度难以跟上国际科技产业的变化步伐;产业发展是北部都会区成败的关键,但现有产业导入机制不足;以传统模式开发,政府资金严重不足。方舟强调,北部都会区的成败在于产业导入,要避免成为几个新市镇加上一个放大版科学园的拼盘。因此他提出三点建议:建设新型产业园区、优化产业招商模式、工程降本增效提速。
北部都会区建设可促进产业联动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林世豪的演讲主题为“北部都会建设可促进产业联动”。北部都会区的面积占了全港三分之一,它不止一个都会区这么简单,它代表了香港经济繁荣、产业升级、深港融合等多个方面。
![]()
林世豪表示,北部都会区不仅是建楼,它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平台。北都既是一个经济项目,更是一场城市更新,通过这个大型的发展计划,香港将会进一步巩固国际创科枢纽的地位,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政府现在采用片区发展和产业优先的模式推动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不可以先造楼再招商的传统思维,而是由规划阶段开始就将产业发展需求考虑进去。部分地区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产业园区公司,针对性地去招商引资。让城市发展不再被动等待企业入驻,而是主动为产业设计配套措施。
北部都会区发展需改变思维
香港立法会议员刘国勋的演讲主题为“北都发展思维变革”。刘国勋表示,政府应按最新发展和实际情况,对土地作出动态规划,适时更新土地用途。同时土地可分期发展,每阶段保留一定百分比用地作未来储备,为日后发展战略留白。
![]()
在改变土地发展思维方面,刘国勋认为,改变政府财政依赖卖地收入的情况,摆脱“以最高潜在价值极大化短期收入”的思维,改以土地培育产业、以产业创造长远税收及附加价值,将土地政策从开发工具转型为经济推动工具。
刘国勋表示,政府的思维转变还体现在从监管型到促进、服务型,比如聚焦提速落实、产业进驻,为产业园区设计发展及营运模式,研究把香港优势学术领域与产业深度结合发展的路径,适时提供土地及配套设施,专案监督办公室加快审批等。此外,政府的思维转变应从不干预到拼市场。刘国勋倡议,设《北部都会区条例》,在各方面拆墙松绑,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北部都会区发展提供法例上的空间。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造。
北部都会区的创科脉搏与“一带一路”的时代交响
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陈迪源的演讲主题为“北部都会区的创科脉搏与‘一带一路’的时代交响”。陈迪源表示,从创科发展的角度,北部都会区的规划,特别是“创新科技地带”的建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蓝图。我认为这里将汇聚五大核心要素:人才的汇流与培育,北部都会区独有的产学研一体化优势与实习生态圈,产业的集群与“隐形冠军”的培育,资本的催化,数据的融通。
![]()
同时,陈迪源表示,北部都会区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它更是香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崭新平台。北部都会区与“一带一路”的联动,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首先,北部都会区是“引进来”的桥头堡。其次,北部都会区是“走出去”的启航港。第三,北部都会区是人才与知识的输出地。
北部都会区发展与生态平衡
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主席樊熙泰的演讲主题为“北部都会发展与生态平衡”。樊熙泰表示,北部都会区在香港、在广东省、在全国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原因就是这片土地是香港最接近内地及深圳的土地。因此重中之中是如何利用这片土地与深圳共同发展,发挥香港的国际资金自由度及内地的科技及工业急速发展成果,都会区正是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与全国产业的一个中转服务地点,所以必须发挥这项重点优势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
![]()
樊熙泰表示,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与生态平衡可以通过科学规划、生态保护措施、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来实现。北部都会区在发展与生态平衡方面可积极发展低碳、环保的创新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外完善基础设施的生态设计: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例如,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增加公共交通,减少碳排放。在能源供应方面,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