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特朗普访问韩国,还剩下两天的时间,这对于李在明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因为一旦特朗普到达韩国之后,李在明很有可能被逼签下一份令韩国内外都感到愤怒和无奈的协议。
这场美韩之间的会晤,表面上看是盟友对话,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就是特朗普给李在明的最后通牒。
这份协议,最后无论如何,李在明都得含着泪签了。
![]()
美韩会晤倒计时
距离10月29日特朗普抵达首尔仅剩两天,这场原本应是盟友间的外交互动,如今却被韩国媒体称作“带着压力的谈判”。
特朗普此次开启近一周亚洲行,除韩国外还将到访马来西亚、日本,期间要在韩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而与李在明的会晤,成了外界最关注的焦点——毕竟美方提前抛出的“交易清单”,早已让韩国政府坐立难安。
美方的要求很明确: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以及驻韩美军基地核心土地的所有权。
可韩国的“家底”根本撑不起这份要求。
韩国银行行长与经济副总理都曾公开表示,韩国每年最多能动用150到200亿美元用于对外投资,这意味着要完成3500亿的目标,至少需要十几年。
更糟的是,美元近期一路走高,韩元却不断贬值,之前3500亿折合487万亿韩元,现在已涨到504万亿,相当于韩国平白多掏十几万亿韩元,这对本就承压的韩国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韩国媒体猜测,李在明政府可能会提出折中方案:每年投250亿,先投4年凑够1000亿,剩下的2500亿往后拖,盼着4年后特朗普下台能换个谈判环境。
但美方对此并不满意,甚至曾要求韩国“预付”投资款,还想在收益分配、投资标的选择上完全说了算。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虽透露美方未再坚持“全额现金投资”,可双方在现金投资比例、缴付期限上的分歧,仍让谈判前景不明朗。
与此同时,韩元汇率随谈判进展反复波动:7月31日传出协议消息时,1美元兑1390韩元;9月美方提“预付”要求,汇率升至1410韩元;如今已接近1440韩元。
外汇市场的动荡,再加上会晤临近,韩国经济研究院专家直言,现在韩国“只剩决裂或达成协议两种选择”,而从双方需求看,找到折中点的可能性虽高,但这份协议注定是韩国“含泪”的妥协。
经济重压下的韩国
对韩国来说,3500亿投资的压力还没消化,美方的关税大棒又悬在头顶。
目前美国对韩国出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可特朗普已放话,不满足要求就把税率提回25%。
这对以出口为经济支柱的韩国来说,简直是“致命打击”——韩国汽车、半导体等核心产业的利润率,普遍只有5%到10%,一旦关税涨到25%,出口商品要么涨价失去竞争力,要么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这种冲击早已显现。
今年7月,韩国对美钢铁出口额仅2.8亿美元,同比下降26%,而美国目前对所有进口钢铁、铝及其衍生制品,都征收着50%的高关税。
更让韩国揪心的是半导体领域的风险:美国商务部正在调查半导体及制造设备进口对其国家安全的影响,原定8月公布的结果至今没动静,特朗普却多次威胁要加征100%关税。
尽管美国商务部长曾承诺韩国在半导体、制药领域“待遇不会比其他国家差”,可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让这份承诺毫无可信度。
![]()
釜山大学经济学教授崔炳镐警告,即便韩国每年只投150亿,折合也超20万亿韩元,要是投到收益不明的项目里,国内投资资源会被分流,就业必然受影响;可要是谈判拖下去,美方加征关税,对韩国经济的打击会更严重。
韩国政府也不是没尝试过争取空间,他们提出将3500亿分两部分:2000亿用现金分8年支付,1500亿用贷款担保等形式完成。
可美方的态度依旧强硬,不仅要主导投资决策,还在细节上步步紧逼。
这种“经济霸凌”让韩国陷入两难:拒绝会面临更大压力,答应又要牺牲民众利益,难怪韩国媒体会说,李在明或许只能在会晤时“含泪签字”。
韩国内部的“主权保卫战”
比经济压力更让韩国人愤怒的,是美方对土地的索要。
此前驻韩美军的基地土地,都是韩国无偿借给美方使用,可这次特朗普直接要求拿所有权,尤其是汉弗莱斯兵营的核心地皮,成了美方的“必争之地”。
韩国国土面积仅10万平方公里出头,本就“寸土寸金”,美方的要求一传出,民间立刻炸了锅。
之前首尔龙山基地的事,早已让民众对美军积怨颇深。
当时基地3成土地被收回,韩国政府计划建公园,结果检测发现土壤被严重污染,根本没法用。
可造成污染的美军却撒手不管,留下烂摊子让韩国自己收拾。
![]()
现在听说要把更多土地主权送出去,韩国民众直接走上街头,举着“不要特朗普”的标语抗议,网上更是骂声一片:“这跟殖民统治有啥两样?”“我们的土地凭什么给别人?”
除了民众,韩国在野党也没闲着,明确表示若李在明答应美方要求,就是“出卖国家利益”,会在后续政治活动中追究责任。
李在明夹在中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拒绝美方,怕美军撤军或在其他事务上“穿小鞋”;答应美方,又要面对国内的怒火。
这种两难处境,让他在处理土地问题时格外谨慎,可会晤时间越来越近,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方要土地的目的并不简单。
韩国民众和专家都看得明白,美方不是为了盖房子搞开发,而是想把韩国变成东北亚的“永久军事据点”。
一旦拿到土地所有权,美方往后要加建反导系统、部署进攻性武器,韩国根本管不着。
这种“借地驻军”变“占地控权”的操作,不仅让韩国主权受损,更让整个东北亚的安全局势变得复杂。
![]()
中国家门口的连锁反应
这场美韩谈判,看似是两国间的事,实则与中国息息相关——朝鲜半岛离中国东北仅隔一条江,美方的动作直接影响中国周边安全与经济环境。
从安全层面看,若美方拿到驻韩美军基地所有权,很可能进一步强化军事存在,比如加建更多反导系统,部署先进武器。
这会打破东北亚的安全平衡,让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环境面临挑战。
经济上的关联更紧密。
韩国的半导体、汽车零部件,一直是中国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要是韩国真把3500亿砸到美国制造业,中韩之间的产业合作必然受冲击。
![]()
比如半导体领域,中国企业依赖韩国的部分核心部件,一旦韩国产能向美国倾斜,中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可能上涨,最终影响消费者。
而美方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们想通过这份协议把韩国绑上“反华战车”,再拉上日本搞“小圈子”,削弱东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毕竟东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韩日三国的产业互补性强,美方让韩国“选边站”,本质上是想打乱东亚的合作节奏,巩固自己在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结语
可这种靠施压达成的协议,真能长久吗?
从韩国的角度看,被迫妥协只会让国内矛盾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从美方的角度看,把盟友当“提款机”“占地工具”,终会消耗盟友间的信任。
现在距离会晤只剩两天,李在明最终会签下怎样的协议?这场谈判又会给东北亚局势带来怎样的长远影响?
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结果如何,中国都需警惕美方在周边的战略动作,维护好自身的安全与经济利益。
参考信息:
特朗普将至,“这一次,韩国可能要含泪达成协议”——观察者网 2025-10-26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