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头条”是运营商/通信人都在关注的高端IP
全球视野 / 深度有料 / 专注于TMT领域
设为星标,一起嬗变成长!
10月23日,秋意渐浓的呼和浩特迎来一场“智算底座”实地探访——中国移动携手曙光存储,带领外界走进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
这座矗立在草原之上的“算力枢纽”,不仅是“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关键节点,更藏着智算时代的一份答卷:当GPU、国产芯片等算力硬件不断升级时,谁在背后撑起数据高效流转的“存力脊梁”?答案,少不了曙光存储。
![]()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鸟瞰图
01
智算枢纽:中国移动的“硬实力”
作为此次探访活动的核心载体,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的规模与技术实力,从一开始就刷新着外界对“智算底座”的认知。
从战略定位来看,这里是中国移动“4+N+31+X”算力布局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保障最完备的中心节点:总占地面积达1402亩,已建成34栋数据机房,规划机架能力11万个,当前已投产2.89万个机架;总算力规模突破19000P,其中智能算力占比超80%(15600P),90%的算力定向服务京津冀地区的党政军、金融、互联网客户——滴滴、字节跳动等企业的部分数据处理需求,均由这里承接。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绿色基因”。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数据中心通过规模化应用液冷、间接蒸发、磁悬浮相变等技术,将整体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22,其中智算中心的PUE更是低至1.15,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这里实现100%绿电供应(2024年绿电占比为69%),每年节电超千万度,成为“绿色智算”的标杆范本。
![]()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总经理王科峰
“决定最后整体输出的成绩和效果的核心因素是存储。任何高端芯片,没有高效的存储系统来支撑,再快的算力可能也发挥不出来效力。”活动现场,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总经理王科峰的一句话,点出了智算产业的核心痛点——这座中心每天要应对万卡集群的并发压力,从支撑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双备案的央企大模型)的千亿参数训练,到服务中石油昆仑大模型的油气勘探推理,每秒都有PB级数据在流转,传统存储早已难以承载。
02
AI存储:曙光破局智算“存力瓶颈”
此次探访活动的核心亮点,正是曙光存储为这座智算中心量身打造的AI存储方案——总容量达60余PB的分布式存储资源池,其中全闪存储适配高并发训推场景,混闪存储支撑海量数据归档。
作为连续两年位列中国AI存储市场份额第一的厂商,曙光存储这套系统也是中移动智算的“王牌”,关键在于针对智算场景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
突破一:“3+5高效协同”,让数据流转“快起来”
针对智算场景对高带宽、低时延的需求,曙光存储构建了“3+5高效协同”技术体系:在计算节点到存储节点的IO路径上,通过“内存-SSD-网络”三级协同,叠加五项加速技术(本地内存加速、BurstBuffer加速、GPU直通存储、网络RDMA加速、存储节点高速层加速),直接将AI训练性能提升4倍。
其中,“超级隧道”技术是降低时延的核心——通过将存储节点的CPU、内存、网卡、SSD进行虚拟化重构,为每笔IO打造“专属数据通道”。原本共享硬件资源导致的传输干扰被彻底消除,单通道时延直降至微秒级,相当于为数据开辟了“算力高速公路”。
突破二:XDS技术,让GPU“不闲置”
智算场景中,GPU因等待数据传输而闲置的问题普遍存在。曙光存储首创的XDS技术(数据直通GPU显存),直接跳过传统CPU中转环节,不仅将内存占用降低80%,还使推理效率提升50%。这一技术完美适配中心内89%国产化率的芯片集群,让不同架构的芯片都能高效调用数据。
在实战中,这一技术的价值尤为明显。支撑九天大模型训练时,系统需应对连续22天不间断的高负载,单次checkpoint(模型中间结果保存)的数据量达3TB。借助曙光的BurstBuffer本地缓存加速技术,原本需数小时的保存过程被压缩至分钟级,整体训练时间缩短30%以上,GPU利用率从60%提升至95%。
突破三:智能QoS,让资源“不浪费”
![]()
曙光存储运营总监石静
考虑到数据中心服务多行业客户的特点,曙光存储还搭建了精细化QoS(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可针对文件系统、用户组、客户端等不同层级,设置读写带宽、IOPS的上下限,确保滴滴、政务等不同客户的存储资源互不干扰。“比如客户A需要10G带宽,客户B需要20G带宽,通过QoS控制,双方不会因资源抢占影响性能。”曙光存储运营总监石静解释道。
03
绿色+自主:先进存力的“双维度价值”
除了性能突破,曙光存储能“扛大旗”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其与中移动智算需求的深度契合——既满足绿色节能要求,又支撑国产化生态建设。
在绿色节能方面,曙光存储的智能分层技术与数据中心的“低碳理念”高度匹配:系统可自动将热数据(高频访问的训推数据)存于全闪存储,温冷数据(低频访问的归档数据)存于混闪存储,配合加密去重算法,使存储系统自身能耗降低20%,每年助力数据中心多节电超百万度。
在国产化生态方面,曙光存储的“自主基因”更是关键。作为国内首批自研海量存储的企业,曙光存储已为10余个国家级计算中心构建百PB级存储底座。此次合作中,曙光存储不仅实现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的深度适配,还牵头、参与制定多项项国标、行标,为国产AI基础设施提供了“可复用、可推广”的协同范式。
截至目前,移动智算中心已支撑150余个AI项目落地:在黑龙江、甘肃,基于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的“一网通办”系统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在协和医院,智能辅诊系统通过存储高效调用医疗数据,缩短诊断时间;在工业领域,200+视觉质检项目借助存储的低时延特性,实现产品缺陷实时识别。
此次探访活动落幕时,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的机房仍在高速运转——指示灯的闪烁间,是数据在曙光存储系统中的高效流转,是算力向产业价值的持续转化。在“东数西算”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曙光存储之所以能扛起中移动智算的“存力大旗”,靠的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20年自研积累的“全栈能力”:从硬件重构到软件优化,从性能提升到绿色节能,从技术适配到生态共建,每一环都紧扣智算产业的真实需求。
未来,随着存算一体技术的探索、数据安全体系的强化,这张“存力王牌”还将持续进化。正如石静所言:“智算时代的存力,不再是简单的‘数据仓库’,而是与算力协同、与业务共生的‘核心引擎’。”在曙光存储与中国移动的携手下,这座草原上的智算枢纽,必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存”劲,让高效、绿色、自主的存力,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底座。
关于通信头条
全球视野 / 深度有料 / 专注于TMT领域
你的点赞、转发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56万从业者关注,通信路上,一起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