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庆阳正宁县的一家咖啡店,在还没开业前,就因为选址问题两次登上热搜。
据多家媒体报道,这家门店原址是一处有30年历史的老公厕,经过一个月装修后,还没正式营业,就因“审批手续”被当地住建部门暂时封停。最近,这件事有了最新进展。10月24日,记者从多方获悉,涉事咖啡店已拆除门头和灯箱,将搬走店内设备。
![]()
这家咖啡店的前身,是一座有30年历史的老公厕,二楼是洗浴中心。
“公厕开了30年,县城人都知道”,正宁县住建局工作人员对此表示,该店铺目前已被封。该县城管执法队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地方产权有两块,比较复杂,目前正在处理。”
![]()
这家店还没卖出一杯咖啡,就已经连登两次热搜。而网友们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震惊与调侃:这选址,也太离谱了吧。
反应几乎是一边倒的震惊与调侃:
“这味道,怕是从源头上就自带风味。”
“30年的老公厕,连墙砖都腌入味了吧。”
“咖啡可以提神,也许还能‘去异味’。”
![]()
![]()
![]()
![]()
这场“装修未完先封”的事件,本可以是一条不起眼的地方新闻,却因那三个关键词“公厕改咖啡店”,在互联网语境里产生了巨大的冲突感。
在中国的语境中,“公厕”代表的是一个最公共、最日常、也最“功能化”的空间;而“咖啡店”象征着小资、精致与社交氛围。
当这两个空间被强行糅合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几乎是本能的。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怎么会选这个地方?第二反应是怀疑——难道品牌方不知道?
![]()
为啥没营业就被封?官方给了明确说法
这事大家最关心的就是 “为啥封”,咱们得听官方怎么说。正宁县住建局工作人员直接表示,这店铺现在已经被封了,没商量的余地。而城管部门给出的理由更具体,也更关键:这处建筑其实是政府提供土地、还补助了资金,交给个人代建运营的市政设施,而且当初签的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 “不得改变用途”。
可经营者没按规矩来,没跟任何部门打招呼,悄悄把厕位拆了要搞商业,既没申请用途变更,也没拿到规划许可 —— 这操作明显违反了规定,属于违法行为。所以城管部门才依据当地条例和合同条款,直接采取了查封措施,一点不含糊。
![]()
这事给咱们提了个醒。
所以说,不管是想搞旧建筑改造,还是琢磨着开家新店创业,“合规” 都是第一步,必须得按规矩来,该办的手续一件都不能少。而且还得提前考虑到公众的接受度,别光顾着自己想,忽略了大家的感受。
不然像这次这样,前期投入的钱和精力可能都打了水漂,最后落得个 “没营业就被查” 的结局,实在是得不偿失,也太可惜了。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