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来西亚的消息可以看出,原本预期三天的中美谈判只持续了一天半就结束了。
10月26日周日下午时分,原计划于25日至27日进行为期三天的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提前一日落下了帷幕。
![]()
这一“加速收尾”的态势,传递出积极讯息——双方并未陷入僵持,而是在短短两天内就完成了核心议题的摊牌,并快速达成了妥协方案。
周日,中国代表团发布新闻稿称,双方以两国元首今年历次通话共识为指引,就美对华海事物流及造船业301措施、对等关税暂停期延长、芬太尼关税与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关键经贸议题,展开坦诚深入且具建设性的磋商,基本达成解决各自关切的共识,后续将进一步明确细节并履行国内审批程序。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我们已为周四两国领导人的讨论构建了一个极为成功的框架。”中方也明确指出,双方在多个议题上“已基本达成共识”,并表示将“推进各自国内的批准流程”。
在吉隆坡新落成的地标性建筑——默迪卡118大厦内,一场秘密进行的谈判仅持续了两天便提前画上了句号。这一结果恰恰揭示了一个现象:当双方把底牌都摊开在桌面上时,妥协往往比预期来得更为迅速。
回顾过去的半年,中美两国已经展开了四轮经贸领域的磋商,但始终难以跳出“美方不断加码施压-中方坚决反制-美方再次加码”的循环怪圈。
![]()
这次美方有两个显著变化。看得出来,这是中方划定的新规则发挥了作用。
第一个变化,两天磋商中,美方异常低调。
磋商首日,美方代表团提前到场从侧门悄然进入,会谈后保持低调;中方代表团进出从容,离场时与记者热情互动,尽显“松弛感”,与美方形成反差。
次日会谈后,美方透露部分磋商细节,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称中美进行了“广泛讨论”,涉及稀土等多项议题,取得一定成果,“几乎可以”提交两国元首审议,正朝着促成两国元首会晤方向推进,其表述暗示未达成特朗普所交任务,现在讨论结果为时尚早。
![]()
第二个变化,此次磋商,他们很专注。
前几次中美磋商,美方常抛出与会议无关的俄乌、巴以冲突等议题。此次磋商美方罕见专注会议,会前无心与记者交流。原因在于当前磋商中,美方承压明显,既有中方反制压力,自身也问题多多,如谈判时政府“关门”,记者若贸然提问相关问题,贝森特怕会“抓狂”,故选择避开。
此次美方态度或最为认真,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称中美交流“深入、坦诚”,不过第一天磋商结束时有记者透露中方提高了条件。
![]()
吉隆坡会谈高效,因中方亮出稀土“底牌”,美方迅速寻利益交换点,态度大变,边缘化“芯片鹰派”商务部长,改由财长与贸易代表主导谈判,放弃“100%关税”威胁,换取中方稀土和农产品让步,中方以稀土管制精准应对美方施压。
今年以来,美国以“芬太尼关税”等借口,试图将禁毒、物流等议题政治化。中方认为美方此举是“纸老虎”,中方战略筹码是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双方“摊牌”后迅速找到交换逻辑,进行了坦诚深入磋商并达成基本共识,同意确定细节并履行国内批准程序。此交换逻辑清晰对等可执行,谈判两天告终。但需清醒认识到,双方高级谈判代表只是“方案起草者”,方案仍需双方元首最终确认,通稿强调并非外交辞令而是现实约束。
![]()
需着重指出,在此轮中美交锋中,中方坚守底线:美方若不全面解除高科技出口限制,中方稀土管制框架便不会松动。保留管制可精准把控“卡脖子”环节,“动态威慑”更显战略远见。
特朗普虽高调宣称达成“全面协议”,但国内政治形势严峻,2026年中期选举迫近,诸多难题待解。他既要展现“交易成果”以稳固农业州选票,又不敢在核心技术上做出让步,需亲自确保协议既“政治上说得过去”,又“经济上负担得起”。
中方同样持谨慎态度,稀土管制是2024年确立的战略手段,非权宜之计,若轻易放弃,无异于自毁优势。
![]()
这就如同当年抗美援朝时期那般,边打边谈。早在76年前,我们便已明确表明态度:无论美国打算打多久,我们都会奉陪到底,定要战至取得全面胜利。如今,胜利的曙光已然清晰可见,我们有理由坚信,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