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东华大学国际教育中心组织19所高校32名留学生及5位本校学生到三都县,开展“锦绣黔程:民族非遗基因的时尚解码与创新”实践活动,为中美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为非遗传承搭建跨国桥梁。
![]()
在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内,一件件承载水族历史的展品仿佛打开时光闸门,学员们沉浸式追溯水族的迁徙历程、农耕文明、独特文字与古老历法。当目光落在精巧的水族剪纸与绚丽的马尾绣制品上时,大家纷纷驻足惊叹,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深深打动。
“有这个机会来到这个博物馆,让我更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我觉得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保护得很好,可以让游客感受到他们的文化。”美留学生李晓雯说。
![]()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水书先生向学员们讲解水书书写技法,一笔一画间,古老文字的神秘韵味缓缓流淌;绣娘们指尖翻飞,演示水族马尾绣技艺,五彩丝线在她们手中渐渐交织成精美的图案;芦笙师傅奏响悠扬旋律,欢快的节奏裹挟着民族风情,让学员们彻底沉浸在独特的音乐与舞蹈氛围中。
“今天我学写了水书,很有意思,想不到这古老的文字,在这里今天都还在传承使用。”美留学生Sydney Mager说。
![]()
“多年前看过这个艺术品,但是从来没有了解过是什么做出来的。今天我们不但学到这些,我们跟人家沟通、说话,多多少少了解到他的生活是怎么过的,所以做一个跨文化的一个交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外籍带队老师林啾比说。
据了解,东华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将三都纳入 “游学中国” 贵州首线行程,并确立为非遗研学重点基地,为中美学子搭建起近距离触摸中华非遗的实体平台。
![]()
“在这里,我们带学生一起体验了我们水族文字的书写,还有水族的马尾绣,我们觉得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体验,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助于让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被更多的人看到,甚至说能够走出国外,让更多的外国的朋友也了解到我们中国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这一方面做出的努力。”东华大学带队老师陈子涵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