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清晨8点20分,贵州工商职业学院BIM实训教室外,一个特殊的“手机暂存处”又开始热闹起来。24级建筑工程技术(BIM卓越班)的同学们自觉地将手机调至静音,一一放置在手机收集架上。这一幕,如今已成为BIM班课堂的常态,背后是学校小班化教学与专注力培养的深度融合。
![]()
BIM卓越班课堂。
在BIM卓越班的课堂上,从Revit软件建模的精准操作,到团队协作解决技术难题的头脑风暴,再到教师一对一的细致指导,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全程投入,丝毫不能分心。而“手机暂存处”的设立,正是为了确保这份专注不受干扰。
据了解,“手机暂存处”最初是由BIM专业导师刘鹏和李艳丽两位老师提议设立的,旨在督促同学们放下手机,专心备赛做项目。然而,这一举措很快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并逐渐从备赛期间延续到了每一个日常课堂,成为小班化教学下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
BIM卓越班课堂。
“‘收手机’只是表象,内核是学校小班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刘鹏老师解释道,“小班的意义在于让教育更有‘颗粒度’,我们能够更细致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情绪状态,甚至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这种“颗粒度”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前培养上,更融入了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建筑行业的项目现场,容不得手机干扰;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专注力同样是最基础的核心能力。而BIM班的课堂,正是学校为学生搭建的“模拟职场”。在这里,学生们通过暂存手机,提前适应“工作时专注投入”的节奏;通过老师的近距离指导,及时扫清专业障碍;通过小组协作的氛围,积累宝贵的团队合作经验。
24级建筑工程技术(BIM卓越班)的陈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总觉得课堂时间还长,忍不住刷会儿消息、看眼朋友圈。现在专注听讲,课堂上与课后作业效率翻倍,还能腾出时间自学进阶软件。我们小组一起拿了BIM建模比赛二等奖,老师说我的模型细节比以前细致多了,要是以前总分心,根本做不到!”
![]()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刘鹏老师、李艳丽老师与学生备战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贵工商的小班化教学,更像是一场“温柔的引导”。它用“暂存手机”帮助学生戒掉浮躁,用“近距离关注”激发学习动力,用“职场化场景”培养职业素养。在这里,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禁止”或“放任”,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举措,引导学生走向更加自律、高效的成长之路。
如今,BIM班的“课堂约定”仍在继续,贵工商的小班化故事也仍在发生。每一次“放下手机”,都是学生们对未来职场的一次有力准备,也是他们“稳稳接住机会”的底气所在。(文/图 邹语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