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 8 月,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离开延安,返回苏联。
在机场,他和妻子依依不舍地告别后,登上飞机。
彼时的他或许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诀。
那么,他走后,他那留在中国的老婆和儿子,后来如何了?
![]()
异国顾问
1933 年,李德来到中央苏区,担任军事顾问,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正处于特殊的历史节点。
1931 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逐渐掌控党中央,毛泽东等坚持正确路线的领导人遭到排挤。
1932 年 6 月,王明、博古等人以党中央名义向共产国际发电,请求派遣军事专家来华,实则为巩固自身权力、排斥异己铺路。
正是这封电报,让毕业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曾在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任职的李德踏上了中国土地。
![]()
1932 年春,他先以远东局军事顾问身份驻留上海,次年便辗转进入中央苏区。
他凭借共产国际的权威和博古等人的盲从,逐步攫取了红军的实际指挥权。
这位来自德国的 “洋钦差” ,他缺乏对中国国情的基本认知,却固执地将苏联军事理论生搬硬套到红军作战中。
在他主导军事指挥期间,极力鼓吹 “短促突击” 战术。
他要求红军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打阵地战、消耗战,完全无视红军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优势。
![]()
1933 年至 1934 年的第五次反 “围剿” 中,这套脱离实际的战术导致苏区接连失守。
红军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放弃经营多年的根据地,踏上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除了军事指挥上的争议,李德的生活作风也很快成为苏区干部群众议论的焦点。
大家私下里总结他的三个 “特别”:个头特别高,脾气特别大,对女色特别关注。
![]()
一天傍晚,吃过晚饭的李德在驻地散步,走到一棵当地群众常聚的大榕树下。
当他看到人群中一位年轻女战士时,突然张开双臂快步上前。
嘴里用生硬的中文夹杂着德语 “呜哩哇啦” 地说着什么,伸手就要去拉女战士的手。
从未见过这种阵仗的女战士又惊又怕,急得眼圈泛红。
![]()
恰巧路过的中央组织部长王盛荣见状,立刻上前阻拦询问。
李德却充耳不闻,仍拉着女战士的手念叨:“太美了,像花儿一样美!”
直到翻译伍修权匆匆赶来,好言相劝许久,他才恋恋不舍地松开手。
这些因文化隔阂与个人作风引发的插曲,不仅让李德在苏区群众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更为他日后几段波折的情感纠葛埋下了伏笔。
![]()
三段情缘
榕树下的风波过后,博古觉得有必要为李德解决个人问题,便将此事托付给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贞。
可没等李坚贞物色人选,李德自己先在河边邂逅了一段短暂情缘。
那天他从红军大学讲完课返程,路过沙洲坝的小河边,见一位少女正蹲在青石板上洗衣。
阳光洒在她身上,少女抬头时无意间对他露出一抹好奇的微笑。
![]()
这笑容让李德瞬间心动,立刻让翻译伍修权上前打听。
他得知少女名叫赖水娣,是沙洲坝区苏维埃主席杨世梁的外甥女。
李德当即找到博古请他说媒,可赖水娣的母亲一听要把女儿嫁给洋人,头摇得像拨浪鼓:
“就是嫁不出去,也不嫁洋人!”
博古无奈,只好让杨世梁出面劝说,杨世梁磨破嘴皮,才让赖母勉强松口同意女儿见面。
![]()
在博古的陪同下,李德与赖水娣在军属家相见,博古趁机大谈世界革命与国际主义,劝说赖水娣为革命做贡献。
少女被这番道理打动,红着脸点了头。
眼看婚事将成,组织却查出赖水娣早年被父亲包办过 “娃娃亲”。
她的未婚夫后来投靠国民党成了反动分子,被红军击毙。
但 “有夫之妇” 的名头让注重 “光辉形象” 的李德打了退堂鼓,这段情缘就此夭折。
![]()
赖水娣的事告吹后,李坚贞加紧了为李德寻妻的脚步,最终选中了少共中央机关的广东籍女党员肖月华。
她 14 岁就在袜厂做童工、在彭湃影响下参加革命。
出身贫苦、党性坚定,完全符合博古提出的 “出身好、性格温顺” 等要求。
当李坚贞说明来意时,肖月华连连摆手:“我不嫁外国人!”
但李坚贞严肃地告诉她:“这是党交给的政治任务,要拿出共产党员的献身精神。”
![]()
在反复劝说下,肖月华含泪点头应允。
1933 年,博古主持了简单的婚礼,这段基于政治任务的婚姻就此开始。
婚后的生活充满隔阂,语言不通让两人鲜有交流,肖月华坚持继续在少共中央工作,拒绝了李德让她辞职顾家的要求。
随着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李德的脾气愈发暴躁,打骂成了家常便饭。
一次肖月华加班晚归,饿极了吃了两块李德的饼干,竟被深夜从床上拖下怒斥,翻译伍修权赶来才解围。
![]()
肖月华向李坚贞哭诉,露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李坚贞心疼不已却只能劝她 “以大局为重”。
长征路上,两人争吵不断,感情彻底破裂。
1935 年红军抵达陕北,肖月华坚决提出离婚,组织最终批准了这一请求。
与肖月华离婚后,李德在延安偶遇了来自上海的演员李丽莲。
这位有 “岭南歌星” 之称的女子,曾主演《雷雨》首演、参演多部影片。
![]()
1937 年,她随救亡演剧队到延安,进入鲁艺学习。
李丽莲会说英语,与李德能顺畅交流,艺术上的共同话题让两人迅速走近。
尽管中央组织部长李富春因李德 “喜新厌旧” 压下结婚报告,但两人最后还是结为夫妻。
婚后他们一起跳舞、谈艺术,院子里常传出留声机的音乐与笑声。
但随着李德两年后离开延安,他们的幸福婚姻生活也戛然而止。
![]()
仓促离华
1939 年 8 月,共产国际一纸电令,要求李德立即回莫斯科述职。
恰逢此前周恩来在骑马时不慎坠马摔伤胳膊,中央正安排专机送其赴苏联治疗,便决定让李德搭乘同一架飞机同行。
当李德气喘吁吁赶到机场时,毛主席、张闻天等中央领导早已等候在那里。
人群中,李丽莲也闻讯赶来,眼眶泛红地望着他。
![]()
李德快步走到毛主席面前,用带着急促的语气请求:
“主席,我想带丽莲一起走,她是我的妻子!”
这个请求让现场陷入短暂的沉默,当时的国际旅行手续繁琐,护照与签证的办理需耗费大量时间。
而这架飞机承载着护送周恩来就医的紧急任务,片刻不能耽搁。
张闻天轻轻拍了拍李德的肩膀,低声解释:“时间太仓促了,丽莲的手续来不及办理,这是规定。”
![]()
李德还想争辩,却见周恩来已被医护人员搀扶着走向机舱,他知道再坚持也无济于事。
跑道边,李德紧紧握住李丽莲的手,千言万语堵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句生硬的中文:“等我回来。”
李丽莲哽咽着点头,此时他们都不知道,这匆匆一别,竟是永诀。
由于此后国际局势动荡,加之共产国际的复杂人事变动,李德再也没能返回中国。
![]()
人生轨迹
李德离开延安后,李丽莲将思念深埋心底,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与革命工作。
1939 年冬,鲁艺决定排演曹禺名剧《日出》,她被推举担任主演。
在物质匮乏的延安,李丽莲与剧组克服重重困难,用简易的道具和真挚的表演诠释着角色的灵魂。
1940 年元旦公演后,《日出》引发巨大轰动。
![]()
延安《新中华报》以 “八天近八万观众” 为题报道盛况,盛赞李丽莲 “功不可没”。
1946 年初,李丽莲与剧作家欧阳山尊结为伴侣。
这位戏剧大师欧阳予倩之子与她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两人婚后相互扶持,从延安回到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她将事业重心转向妇女儿童事业,担任全国妇联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女性的风采。
当大中华唱片公司邀请她录制新唱片时,李丽莲明确提出 “歌词必须绝对进步” 的原则。
![]()
即便对方出价再高,她也不为低俗内容妥协,这份坚守赢得了 “思想前进的女歌家” 的赞誉。
她将艺术才华融入革命事业,在妇女解放和统一战线工作中留下了坚实足迹。
1965 年 4 月,李丽莲在北京病逝。
实际上,除了李丽莲,李德与前妻肖月华的儿子也被他留在了中国。
与李德的婚姻画上句号后,肖月华没有沉溺于伤痛,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与抚养儿子的重任中。
![]()
离婚后,她历任甘宁三边地委妇女部长,深入农村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亡。
担任承德第一区委书记时,在复杂的敌后环境中组织群众打击土匪、巩固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又任职察哈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为军队建设默默奉献。
南下湖南后,她担任湖南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
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时期,为地方交通事业发展倾注心血。
![]()
1960 年,肖月华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数不多的女大校之一。
1982 年,她以副军级待遇离休,终于可以卸下肩头的重担。
1983 年 11 月,这位历经风雨的革命女性在广州逝世,享年 73 岁,一生未再婚嫁。
她与李德的儿子出生时,被父亲取名 “布肖德华”。
这个带着异域色彩的名字随着父母离婚,被肖月华改为 “肖宁宁”,寄托着她对儿子平安成长的期盼。
![]()
肖宁宁在母亲的悉心保护下低调成长,随肖月华在长沙生活,从未在媒体上公开露面。
他如普通老人般在退休后享受着与邻里下棋、散步的平淡生活,与父亲李德再未相见。
两位女性在与李德的缘分落幕之后,各自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
肖月华在革命征程中书写忠诚,李丽莲在艺术与事业中诠释担当。
![]()
她们的故事超越了个人情感的悲欢,成为那个年代女性独立奋斗的生动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