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交通文明发展史上,中美两国的选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用了大约20年的时间建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的高铁网络,总里程已突破4.8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
![]()
而美国则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航空网络,全国密布着近2万座各种类型的机场。
![]()
你知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通发展路径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吗?这或许是中美关于未来能源的一场战略博弈!
从成本上来讲,高铁与航空的竞争,本质上是电力与石油这两种能源体系的激烈碰撞。中国高铁每公里耗电量约21度,人均百公里能耗仅为飞机的18%。
![]()
更关键的是,中国高铁的电力可来自可再生能源。当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风电和光伏装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已远低于化石燃料,将来还会更低!
这种能源结构上的巨大转型,让中国高铁在碳排放和用电成本上都具备碾压式的优势。比如,高铁每人每公里碳排放仅为30.48克,而民航却高达113克,差距近4倍!
![]()
美国的航空业,长期以来,燃油始终是其最大的成本变量。2023年,美国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占比达20%,据测算,如果每加仑航空燃油的价格上涨10美分,那么全行业的年成本就会增加20亿美元。
更严峻的是,国际油价的波动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美国原油价格从每桶3.11美元飙升至11.65美元,直接导致工业生产下降14%。这种历史记忆,让美国航空业始终在石油价格的钢丝上跳舞,可谓胆战心惊!
![]()
而中东那边,也门拖鞋军打个喷嚏,国际油价就得“血压飙升”。俄乌那边放个炮仗,美国航空也得掂量掂量。总之,美国虽然靠页岩油实现了进口转外销,但国际油价波动的不确定性还是太大,这对于美国廉价航空而言无疑是一大致命伤。
从长远来看,中国高铁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2023年,中国陆上风电和光伏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已降低到0.25元/度,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0.15元/度。
![]()
这种成本崩塌,会让中国高铁的经济性进入“指数级增长”通道。与此同时,中国正在试验“光伏+储能+高铁”的零碳走廊。
而美国廉价航空的石油赌局,则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尽管页岩油革命使美国成为原油净出口国,但国际油价的波动仍不可避免,导致美国航空业的业绩像坐过山车一样。
![]()
更严峻的是,全球航空业碳排放占比已达2.5%,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和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正在对美国廉价航空形成双重压力。
为应对挑战,美国航空公司每年不得不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碳积分,而全球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却摇身一变为“卖炭翁”,每年仅靠出售碳积分就能赚取二三十亿美元。
![]()
也就是说,美国廉价航空辛辛苦苦干一年赚的“血汗钱”,有相当一部分都让马斯克给抽走了!
而未来,中国高铁与美国廉价航空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可能只需要十年,太平洋两岸就会冰火两重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