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9年前的今天,他们7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0
分享至

‍‍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744期】

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中

记录着这样一件大事

1966年10月27日

中国成功进行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

地地导弹飞行爆炸

这件大事

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叫法

“两弹结合”试验


这次成功

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

终结了我国核力量“有弹无枪”的历史

意味着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核大国行列

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威胁、核讹诈

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

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两弹结合珍贵镜头》 制作:孔祥鹏 张成坤

试验当天,根据测试发射的安全要求,现场的操作人员数量必须减少到最低限度。

经过严格筛选,指挥部慎重决定:由负责发射的第一试验部政委高震亚、参谋长王世成,以及发射二中队分队长颜振清、技术助理员张其彬、加注技师刘启泉、控制台操作手佟连捷、徐虹等七名人员,定位在地下控制室里,执行发射任务。


△“两弹结合”七勇士

这些被后人称为“七勇士”的同志,心里都很清楚,进行导弹和原子弹首次结合试验,万一失败意味着什么。

出于保密原因,他们用种种婉转的借口,向家人做了最后的交待,毅然奔赴发射阵地。

1966年10月27日上午7时40分,经指挥部批准的七名控制人员进入了地下控制室。

9时10秒,随着王世成“点火”口令的下达,佟连捷果断按下了发射按钮。

几分钟后,从弹着区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试验成功!”


△发射成功后,东风航天城召开庆功大会

直到40年后,随着任务的解密,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才被外界所知。

这期间,转业到地方的徐虹,曾保留着一张只写了“二等功”三个字的奖励证书,当地的民政部门多次问过徐虹,到底为什么立的功,他始终都没有说。

后来,那张证书被误认为做假扔掉了。解密后,当有人再次问起为什么40年隐姓埋名?

徐虹说,原因有两点,一个是,“不说”是组织的要求,是部队领导交给我的最后一项任务;二是,我觉得当年那些事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是当兵的义务、是当兵的责任,没什么值得宣传的,能够参与这项任务就已经很知足了。


▲徐虹(右)和战友重聚“试验阵地

不要问到哪里去,不许问做什么

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儿

那一代人就是这样

把自己的成果和姓名

一起装在了国家的保密柜

把自己干过的事情永远埋在了心底

烂在了肚子里

“两弹一星”组歌之七勇士 作词:李小燕 作曲:杨晓云 编合唱:晏晓东 领唱:陈强、马永睿、兰鹏程、蒋正卓、侯宏业、刘德荣 合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合唱团、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 合唱指导:赵鹏、李争虎 混音:李成江、张尉尉、李成伟 编曲:闫俊波 视频:巩丑兰、常艳玲、张杰 特效:孔祥鹏、刘向峰、王飞

“两弹结合”试验的勇士

不仅仅是徐虹、佟连捷、刘启泉他们七人

那些为了让所有中国人

能挺直腰杆而义无反顾忠诚奉献的人们

那些为了中国航天事业

勠力同心、接续奋斗的人们

都为“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添上了属于自己的注脚

我愿以身许国

何妨埋名半生

今天

踏上新征程的我们

一起向前辈们致敬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编辑 | 赖雅崧、董鑫磊

校对 | 孙志伟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们的太空 incentive-icons
我们的太空
既然选择了太空便只顾风雨兼程
8541文章数 111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