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俄罗斯在北极地区进行了一次导弹试射,这枚名为“海燕”的导弹持续飞行了十五个小时,绕地球运行超过一圈,最终准确命中预定目标,该导弹采用核动力系统设计,理论上具备无限续航能力,无需依赖传统燃料推进,普京随后公开表示此次试验已取得成功,并指出导弹尚未达到最大飞行极限。
这种导弹非常特殊,它贴着地面飞行,高度只有大约50米,雷达很难发现,再加上人工智能让它能够跟着地形走,拦截变得几乎不可能实现,美国的战斧导弹最多飞两千多公里就结束航程,而这种导弹能绕地球好几圈,反导系统已经失去作用,人们都清楚,这种武器就是来打破现有规则的。
![]()
这种导弹飞行时会散布放射性粒子,2019年那次试射泄漏了冷却剂,导致大片土地受到污染,挪威至今仍能检测到异常辐射数据,美国过去研发的“冥王星”计划也属于类似项目,最终因危险性过高被中止,而俄罗斯选择将污染转化为威慑手段,当人们看到导弹飞过便知道它携带毒性物质,自然不敢轻易采取行动。
这个时间点确实很巧,美国刚决定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俄罗斯就亮出“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作为回应,这属于典型的不对称反击手法,你施加压力,我就拿出更难应对的手段来反制,《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到期,续签希望渺茫,俄罗斯索性自己打造一种难以被摧毁的报复能力,即便本土遭受打击,这种武器仍能绕地球飞行实施反击。
这项技术其实很早就有,苏联在1960年代就开始研究,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俄罗斯重新启用这项技术并做了升级,使用的快中子堆功率比美国高很多,不过这种导弹成本也很高,每枚超过12亿元,飞行速度偏慢,部署起来比较麻烦。
全球对此反应强烈,印度和伊朗重启了各自的核导弹计划,美国通过立法加强核威慑力量,北约给F-35战机安装新设备并发射卫星用于监测,兰德公司分析指出,如果美俄各自投放一百枚此类导弹,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将超过冷战时期。
中国面临的压力同样不小,中国的核威慑依赖的是有限报复原则,但“海燕”能够环绕地球飞行,能在低空活动,还能长时间潜伏,传统预警系统根本跟不上节奏,它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战略平衡,中国必须重新考虑应对方法,这种武器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打赢战争,而是让各方都不敢轻易动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