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底,中越边境局势十分紧张,越南军队在北部边境拉起警戒线,将战备预警提升为一级。彼时,中国方面依然井然有序的按照中央领导部署,在广西、云南方向调集大批部队驻扎边境。直到2月17日拂晓,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炮火袭来,这场中越战争终于拉开帷幕。
2月16日,西线云南方向,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2师接到作战命令,负责歼灭越南黄连山省边境拔坡、班老、那马等地区之敌,后备炮团则协助步兵团从正面进攻。此次作战42师炮兵团共1600人入越作战,经历25个昼夜的激战,竟然以零人员牺牲的战绩独树一帜,战后,更是被我军称为“长了眼睛的大炮”,那么,这支部队的战果到底如何呢?
一、坂甘战役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云南方向,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3军、14军以及配属部队10万余人,沿红河两岸向老街重要城镇发起进攻。彼时,昆明军区第14军负责红河东岸战场,其中所属的第40师、42师、41师自西向东依次展开。
处于军中间位置的42师,在炮团强有力支援下,采用迂回包围的战术,迅速对拔坡地区之敌展开了歼灭行动。之后,42师主力立即以钳形攻势分别向南北两翼发起进攻,以截断越军退路,防止越军外援。
![]()
战役实施过程中,战斗异常激烈,其中步兵124团正面有来自越军黄连山省队254团2营之敌。该地区越军依托公路两侧高地优势,占据拉敏、29号、30号高地前沿,其中391高地则为主要核心阵地。
别看越军防御部队只是一支地方部队,但是其主力骨干大多身经百战,曾在其他部队中经历过多次战役,有着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再加上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在各个高点设置了多种火箭筒、迫击炮以及高射机枪,可谓是防御严密。
虽然越军的部署火力严密,但我军将士们却毫不畏惧。2月16日凌晨,步兵124团一个排利用夜色掩护,向越军防御的拉敏阵地发起突袭。彼时,该阵地防御部队只有一个连队,由于没有准备,丧失先机。在我军尖刀排指挥下,成功击毙和俘虏越军共58人。
占领拉敏阵地之后,我军步兵团趁势向拔坡地区各个要点进攻。截止到19日当晚,步兵124团借助炮团支援,成功歼灭守敌黄连山省队254团2营。趁此机会之下,我步兵124团与友军126团合围那马地区之敌,成功歼灭越军205人,并缴获了大量武器。
就在我军继续沿公路向201高地、南当方向进攻时,却遭遇了越军第二军区炮兵168团的袭击,此时,我军后方炮团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月21日上午7时,步兵124团遭遇突袭,眼看损失惨重,作战指挥处立即改变战斗方案,由后方师炮团为步兵团战士开路。随着双方炮火的较量,一时之间炮火声响彻不绝,战斗一直打到天黑都没有结束,战士们根本顾不上吃饭。有的战士刚扒拉一口饭菜,就立即冲上前线。
![]()
战斗中,榴炮1连1班班长段四海指挥班里战斗,利用丰富经验,根据前方步兵团指示,迅速调整坐标向指挥地点发射。我军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基本上指哪打哪,几乎弹无虚发。战后,战士们更是称1班为“长了眼睛的大炮”。
战斗过程中,段四海指挥班作战,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坚守阵地八天八夜,更是成功抓获一名越军俘虏,被授予“集体一等功”荣誉称号。
由于越军占据有利地形,想要以炮火居高临下压制我军。为了快速攻占越军391核心阵地,后方炮群炮手就像接力赛一样,不停的将炮弹送入弹膛。2班战士杨金祥1人填装了508发炮弹,成功将2380公斤的炮弹无一遗漏的送进炮膛,直到战斗结束,手脚发麻、发颤也没有叫一声苦。战后,杨金祥被授予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
2月22日,经过炮兵火力支援,步兵124团再次发起进攻,同时,友邻步兵126团协同配合。经过2天激烈的战斗,终于拔除坂甘、南当等地要点,一举歼灭黄连山省队254团团部。该拔点作战我步兵团共歼敌193人,成功完成部署任务。
二、零牺牲战绩
2月23日,攻坚拔点作战任务完成,为防止越军支援,保障主力部队作战,步兵124团立即转入搜剿残敌任务,为我军守护交通线畅通无阻。
![]()
对越作战除了入境作战困难大之外,山地作战也是需要我军克服的一大困难。由于越南多高山、深林,我军炮群部队很难选择合适的落脚点。一旦选择的位置轻易暴露,很容易被越军发现。
为了能发挥火炮威力,我军炮营干部爬上陡峭的山坡、钻进密林深处,硬是一步步的将火炮抬到隐蔽的山头上。
战后统计,42师炮团共抬炮上山16次,288门火炮、背着炮弹5009发;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一次距离仅200米,远的有12公里,陡坡倾斜达55度。
随着战斗的不断深入,至3月5日,全军接到中央军委命令:所有部队撤军回国。
部队接到撤军命令并未有任何质疑,立即着手回国准备。
3月7日,步兵124团接到命令,逐次收缩占领要点,交替掩护主力部队回撤。
由于我军回撤过程中,还有部分越军趁机偷袭,炮团则继续发挥力量阻断后方之敌。3月10日,我军师炮团接到命令,十连一排负责夜间抬炮上山,吸引越军注意力,以掩护撤退部队。
然而,夜间大雾弥漫,根本看不清路,为了能够完成任务,我军师炮团只好人拉人摸黑前进,所有人手攀岩壁、脚踩乱石、抬着火炮,背着炮弹徒手攀爬。直到天亮,所有人抵达山顶。
众人来不及休息,立即将火炮抬到有利位置,将炮口对准越军6个火力点。随着师指挥的一声令下,对面的越军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一锅端了。战后该炮团被授予一等功称号。直至3月12日,全团安全撤军回国,师炮团也紧随其后安全返回国内。
![]()
自1979年2月16日4时至3月13日18时,师炮团历经25个昼夜,全团1600余人参加战斗,共投入5个营(配属军炮团1个营),各种火炮72门、各种车辆91台,转移阵地15次,对整个自卫还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让我们看一下整个炮团的具体战果。
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步兵124团携师炮团共参加了拔坡、391高地、班老、南当、坂甘、铺榜、那殿、老赛6个地区战斗,以及时、准确的火炮支援炮兵团战斗。
战斗过程中,师炮团共射击目标183个,有效射击越军阵地36个、支撑点133个、集结步兵群6个、指挥所3个、仓库1个,共消耗弹药12470发。
据上级部门统计,此次战斗中步兵124团携师炮团共毙敌798人、俘敌76人,伤敌千人,缴获各种火炮31门,火箭筒74具等。
此次战斗我团仅一人负伤,无一人牺牲,这是一个奇迹,是我军炮团技术过硬的最好体现。
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不论是东线作战、还是西线作战,我军强大的炮火优势展露无遗。在数以万计的炮火支援下,越军节节败退,闻风色变。
战后,越南人士分析,称1979年中越战争,中国武器落后,根本无法与越南比较。不过,仅有一点,杀伤力很大。
![]()
越南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时中国陆军的炮兵装备不论从射程还是火力以及精确度上,要远超越南。
特别是在山地丛林在作战中,一些近距离的射击目标根本无法使用大口径火炮,此时迫击炮无疑发挥了其长处,其中120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5700多米,一个班6个人,分开单件不超过30千克,几个人就可以背着走,而且该武器射程快,一门炮可以顶几门炮用。
当然,准确的炮火离不开步兵的坐标和炮兵们的眼睛,为了准确射中目标,侦察员们需要在越军附近架设观察所,随时以无线电方式与后方保持通讯畅通。有时因风向问题,侦察员们需要不断调整坐标,不得不说,炮群士兵们的弹无虚发,以及出色的战绩离不开他们的辛苦付出。
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解放军共动用2个炮兵师,1个炮兵团、38个师属炮兵团,各种火炮9399门,共发射炮弹883381发,打中目标19221个,成功摧毁了越北军事重镇以及各重要防御工事。而正是因为我军炮群的威力,也让越南当局心有余悸,在我军胜利撤军途中,只敢小打小闹,不敢轻易阻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