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中美两国的贸易局势,如今已经非常明朗了,基本上是上一届拜登政府所推行的“去风险化”的延伸,只不过特朗普的手段与目的都非常“简单粗暴”,想要通过溯源的方式来精准狙击那些来自中国的产品,降低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实现特朗普心目当中的“让美国再次伟大”。
只不过,由于特朗普本人是抽象的,而这份更加抽象的政策,直接让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犯了难,以至于根本搞不明白美国要干什么。
美国的政策让东南亚多国手足无措?
美国纽约时报在10月26日刊登了一则报道,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策略存在“核心问题”。
纽时指出,在几个月以来,全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等待特朗普政府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那就是如今全球贸易格局呈现显著的多元化,特朗普政府又该如何确定这些产品的产地,并对它们加以区分呢?
![]()
因为按照特朗普政府先前所做出的决策,如果一个国家向美国输入商品,却又不符合“原产地原则”,那么就会被美国征收最高达40%的关税,目的旨在防范可能的“洗产地”行为,这也符合特朗普执政以来的长期方针,在第一个任期内逼迫中国企业在境外设厂,第二个任期内则是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但在具体的实施上存在巨大的迷惑性。
![]()
因为从目前所设立的比重上看,要求输入美国的商品不得含有超过30%的“第三国成分”,但对于这一点,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明确表示“做不到”,这就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极高的附加关税惩罚。
![]()
马来西亚美国商会首席执行官沃恩•达斯则表示,他们希望通过美国的贸易协定,来明确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政府指导方针,而这又恰好需要一个新的,专门用于监管向美国进口产品的机构,但这对于目前因为预算短缺陷入到政治“失能”的美国政府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背后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现实?
从逻辑学的角度上来说,东南亚国家对于美国政府的迷惑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特朗普在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他们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本身就具有大量的自相矛盾性质,一方面高喊着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另一方面又对美国制造业赖以为计的进口原料大幅增加关税。
要知道,中美可是刚在马来西亚达成一系列协议,中方推迟稀土管制期限,美国则放弃对话加征100%关税。
![]()
而这一点上,在对东南亚国家所实施的政治政策上也有着明显的体现,虽然对相关的东南亚国家下达指令,再说他们不得不转卖第三国的产品,但所谓的30%份额设定的过于低下,因为这些国家本身也没有多强的工业能力,要求他们完全实现独立自主显然不切实际。而为了防止被特朗普后续进行清算,东南亚国家们势必大幅减少对美国的产品出口,最终影响到的还是美国普通人的基本生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