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流传“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前一句用来讥讽李鸿章贪财,说他穷尽天下之财为一家享用。李鸿章一生到底了聚敛了多少财富,已经没有确切数字可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家确实有钱。
李鸿章追逐功名的同时也喜欢敛财晚年李鸿章曾经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有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即称地上神仙。
此联表达了李鸿章的人生价值观,也是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李鸿章依靠淮军成事发迹,很快便跻身督抚高位,凭借非凡的能力,在他的后半生执掌国家外交洋务大权,既为朝廷办事,也为自己聚敛巨额财富。
梁启超对李鸿章颇为推崇,经他推算,李鸿章的财产有“数百万金”,实际上远不止此数,梁启超所指的是李鸿章通过洋务运动拥有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的股份,并不包括数量巨大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
李家第二代、第三代直系子孙子后来经过多次分家,留下了较为具体的遗产分配合同,这些材料可以证实李鸿章在合肥、巢县、六安、霍山等出,置办了大量田产,在庐州、扬州、江宁、上海等地有大批房产。除了这些不动产之外,金银财宝等更不在少数。
李鸿章追逐功名的欲望极为强烈,比同时期的曾国藩、左宗棠更甚至,从同治元年独步官场开始,一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去世,他除了母亲去世在家耽搁几个月外,一直没有离开官场半步。
从李鸿章的生平经历来看,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既要官也要钱”
李鸿章的生活极为奢靡
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载了很多晚清名人的生活,其中就包括李鸿章,书中是如此描述李鸿章的奢侈生活的:
早闻六七点钟起,即检阅公事……午间饭量颇佳,饭后更进浓粥一碗,鸡汁一杯。少停,更服铁水一盅。……即牵帘而入,瞑坐皮椅上,更进铁酒一盅,一伺者为之扑捏两腿……凡历数十百日,皆一无更变。
李鸿章所用的鸡汁据说很有来头,是由两只鸡细火慢慢熬成,而所谓的铁水、铁酒是用人参、黄芪等配制的补品。
在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李鸿章“每膳供双鸡之精汁,朝朝经侍医诊验”
晚清名臣中,李鸿章是思想最为开放的,他不仅对西方的武器装备很感兴趣,同时也热衷于享用洋酒、咖啡等高级洋货。晚年李鸿章被开缺只保留了文华殿大学士一职,这一期间他居住在京师贤良寺,开销十分巨大,从他的家书中可以发现,仅仅是他个人的生活开销,一年就要近二万两。
李鸿章本人乐于享受生活,对家人同样也是不吝厚赐。光绪二十三年,他给女儿寄去燕窝十二盒;光绪二十四年,又给老家寄去鱼翅百斤;同年另一封信中又说寄到老家板鸭一百四十只。类似这样的记载很多,可以看出李鸿章在外为官,经常给儿子、女儿以及老家寄去大量的高档食材和药材。
晚清文人都喜喝茶,李鸿章内外兼收,咖啡和茶一样不少,而且他喝的茶不比慈禧太后的差,有自己的特供渠道,清一色都是顶尖的碧螺春。
为了喝上一口好茶,李鸿章让苏州人、道员潘其钤在他的老家附近选了一块茶园,每年专门为他特供碧螺春,除了他本人必须的十斤以外,剩下的都寄给哥哥李瀚章或是其他朋友同僚。
李鸿章的性格外向,办事讲究排场,只要家里有事,总是习惯大操大办。比如同治十一年正月,李鸿章为自己举办了五十岁寿辰,在总督衙门摆酒请客,前来祝寿者一千多人,花费十分惊人。
李鸿章母亲八十大寿时,更是盛况空前,不但在京津两地同时操办,而且场面盛大。京师是在两江会馆举办,由李鸿章亲自主持,在京的文武大臣甚至连慈禧太后都亲自送了贺礼,仅是酒席就有三百多桌。
天津则有他的儿子李经方主持,直隶地方官员有一个算一算,就连临近的山东、河南也有不少高官前来祝寿,天津的场面丝毫不比京师差,也摆了有三百桌,仅是酒水的花费,就高达上万两。
当然办喜事向来都是稳赚不赔,收到的贺礼全部装车、装船运回了合肥老家,至于有多少不得而知,不过从相关记载来看,寿屏有五十架,如意有二百多个,其他金银器物不知凡几。
李鸿章去世后,有人给他粗略地算过账,认为他所有的财产加在一起应该不会少于二千万两,不过这些记载都没有得到证实,可以肯定的是,李鸿章身后的财产总数不会低于一千万两。而曾国藩、左宗棠去世时,财产不过才数万两。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