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最核心的战略资产之一。然而,无序的数据不仅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可能引发数据安全风险、合规危机与资源浪费。企业数据治理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贯穿数据从产生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而数据销毁作为生命周期的终端环节,更是守护数据安全、规避合规风险的关键闭环。本文将从企业数据治理的核心框架入手,深入剖析数据治理的实施路径,并聚焦数据销毁的必要性、原则与实践方法,为企业构建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提供指引。
一、企业数据治理: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
数据治理并非单一的技术工作,而是涵盖战略、管理、执行、工具四个层面,涉及九个核心要素的系统性工程。它通过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规划、管控与优化,确保数据的高质量、高安全性与高可用性,最终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一)数据治理的 “四道体系”:从战略到工具的层层落地
- 战略层面(道):锚定数据治理的方向
战略层面是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决定了治理工作的目标与路径,核心包含数据战略、组织机制与数据文化三大要素。数据战略需紧密贴合企业业务战略,明确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数据主题粒度、数据治理体系架构、数据平台建设规划及人才队伍建设方向;组织机制则需打破传统 “车头驱动” 的管理模式,构建 “高铁式” 的分布式组织,明确各部门在数据治理中的角色、职责与分工,确保治理工作高效协同;数据文化作为隐性支撑,需通过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的方式,树立 “用数据说话” 的理念,例如通过数据技能竞赛、优秀案例评选降低数据使用门槛,更需高管层带头践行数据意识,推动数据文化在企业内部全面渗透。
![]()
文件硬盘数据销毁
- 管理层面(法):建立规范有序的治理流程
管理层面是数据治理的执行蓝图,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制度与方法,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具体包括数据现状梳理与目标设定、治理能力成熟度评估、路线图规划、保障体系与技术体系建设、策略执行与监控、绩效考核及长效运营等环节。与传统数据管理不同,现代数据治理需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将数据治理视为 “价值创造型业务” 而非 “支撑性工作”,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数据质量,让数据反向赋能业务发展。
- 执行层面(术):落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
执行层面是数据治理的具体操作环节,聚焦于构建核心技术能力,实现对数据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核心工作包括数据梳理与建模、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治理及数据集成与共享等。例如,在数据质量管理中,企业需建立 “发现 - 整改 - 监控 - 优化” 的闭环机制,通过数据清洗、数据校验等手段提升数据准确性;在数据安全治理中,需结合数据分类分级,制定差异化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数据 “可用不可见”。
- 工具层面(器):借助技术工具提升治理效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据治理工具是提升治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关键支撑。企业需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与数据战略,选择适配的工具,涵盖数据模型管理工具、元数据管理工具、数据标准管理工具、主数据管理工具、数据质量管理工具、数据安全治理工具及数据集成与共享工具等。例如,元数据管理工具可实现对数据血缘的自动追踪,帮助企业快速定位数据问题根源;数据安全治理工具可通过数据脱敏、加密等技术,保障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二)数据治理的九大要素:破解治理落地难题
Gartner 调研显示,仅 16% 的企业数据治理效果显著,近 50% 的企业治理未达预期,核心原因在于对治理要素的把控不足。除上述战略、组织机制、数据文化、工具等要素外,还需重点关注以下关键维度:
- 数据本身:企业常面临 “数据孤岛”“数据碎片化” 问题,需通过数据集成与标准化,打破系统壁垒,让 “沉睡” 的数据 “活起来”;
- 管理制度:需构建 “政策 - 管理办法 - 实施细则 - 表单工具” 四级制度体系,例如数据管理政策明确治理纲领,元数据管理办法规范元数据采集流程,实施细则提供具体操作步骤,确保治理工作有章可循;
- 人才队伍:当前高端数据治理人才稀缺,企业需突破招聘框架与竞争机制限制,明确数据分析师、数据治理专家等岗位的技能要求,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的方式,打造专业化人才团队;
- 技术支撑:需摒弃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局部治理思维,将数据采集、建模、安全等技术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结合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避免盲目投入。
二、数据销毁:数据全生命周期的 “最后一道防线”
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的出台,数据销毁已不再是 “可选动作”,而是企业合规经营、规避风险的 “必答题”。当数据达到生命周期终点(如过期数据、冗余数据、敏感废弃数据)时,若未进行安全销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等问题,给企业带来法律责任与声誉损失。
(一)数据销毁的必要性:为何不能 “一删了之”
多数企业认为 “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 就是数据销毁,实则不然。普通删除仅移除数据的索引,数据仍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可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轻松还原;格式化也仅清除分区表信息,未彻底破坏数据内容。数据销毁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合规要求:《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再需要个人信息时,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数据安全法》要求 “数据处理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不再需要的数据及时销毁”,不合规的销毁将面临最高 5000 万元罚款;
- 安全防护:废弃数据中可能包含客户隐私、商业机密(如核心算法、经营数据)等敏感信息,若流入外部,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或引发隐私泄露事件,损害企业声誉;
- 资源优化:大量冗余、过期数据会占用存储资源,增加存储成本与数据管理复杂度,安全销毁可释放存储空间,提升数据管理效率。
(二)数据销毁的核心原则:确保 “彻底、可追溯、合规”
企业开展数据销毁工作,需遵循三大核心原则,避免 “形式化销毁”:
- 彻底性原则:数据销毁需达到 “无法恢复” 的程度,根据存储介质类型(如硬盘、U 盘、磁带、云存储)选择合适的销毁方式,例如硬盘需通过物理粉碎或多次覆写,确保数据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还原;
- 可追溯性原则:需建立数据销毁台账,记录销毁数据的名称、类型、数量、存储介质、销毁方式、销毁时间、执行人、监销人等信息,形成 “谁销毁、谁负责” 的追溯机制;
- 合规性原则:需结合数据类型与法规要求选择销毁方式,例如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需确保销毁过程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对 “删除” 的定义;涉及国家秘密的数据,需遵循《国家秘密载体销毁管理规定》,委托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销毁。
(三)数据销毁的实践路径:从规划到执行的闭环
数据销毁并非 “一次性操作”,需融入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标准化流程:
- 数据分类分级:明确销毁范围与优先级
首先需对企业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如公开数据、内部数据、敏感数据、核心数据),不同级别数据的销毁要求不同。例如,公开数据(如企业官网公开信息)可简化销毁流程,核心数据(如商业机密、核心技术数据)需采用最高安全级别的销毁方式,并增加监销环节;过期数据需定期排查(如每季度梳理一次),避免 “该销不销”。
- 选择适配的销毁方式:根据介质类型定方案
不同存储介质的物理特性不同,需选择对应的销毁方式,常见方式包括:
- 物理销毁:适用于硬盘、U 盘、磁带等实体介质,通过粉碎、切割、焚烧、消磁等方式破坏介质,确保数据无法恢复。例如,硬盘可使用专业粉碎设备粉碎至颗粒度小于 5 毫米,磁带可通过消磁机消除磁信号;
- 逻辑销毁:适用于云存储、数据库、服务器等虚拟介质,通过多次覆写(如使用 DoD 5220.22-M 标准进行 7 次覆写)、数据库删除 + 日志清理、云存储服务商提供的 “永久删除” 接口等方式,彻底清除数据;
- 委托销毁: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大量敏感数据的企业,可委托具备《国家秘密载体销毁资质》或《数据安全销毁服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确保销毁过程合规、安全,同时要求机构提供销毁报告与合规证明。
- 建立销毁流程与监控:避免 “流程漏洞”
制定标准化的销毁流程,明确 “申请 - 审批 - 执行 - 验收 - 归档” 各环节的责任主体:
- 申请与审批:由数据所属部门提交销毁申请,说明销毁数据的名称、原因、数量、介质类型,经数据管理部门(如数据治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启动销毁;
- 执行与监销:执行过程需有专人监销(如数据安全专员),确保销毁方式符合要求,无 “偷工减料”;物理销毁需拍摄视频或照片留存,逻辑销毁需记录操作日志;
- 验收与归档:销毁完成后,由数据管理部门验收,确认数据已彻底销毁,再将销毁台账、验收报告、监销记录等资料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 3 年(参考《档案法》对业务档案的保存要求)。
- 定期审计与优化:持续完善销毁机制
每半年或一年对数据销毁工作进行审计,检查销毁流程的合规性、销毁方式的有效性、台账的完整性,排查是否存在 “未销数据”“销毁不彻底” 等问题;同时关注法规更新(如新增数据安全法规对销毁的要求),及时优化销毁方案,确保数据销毁工作持续合规。
三、结语:以全生命周期思维守护数据价值
企业数据治理与数据销毁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数据治理为数据销毁提供 “方向”(通过分类分级明确销毁要求),数据销毁为数据治理提供 “闭环”(确保生命周期终点的数据安全)。在数字化转型深化的今天,企业需摒弃 “重治理、轻销毁”“重技术、轻流程” 的思维,以战略为引领、以合规为底线、以技术为支撑、以人才为核心,构建覆盖 “产生 - 存储 - 使用 - 销毁” 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让数据真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燃料”,同时规避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实现数据价值与安全的双赢。
![]()
文件硬盘数据销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