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只松鼠还要为电商平台“打工”多久
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原创
作 者 | 有 叔
在互联网+改造一切的2012年,借“淘品牌”标签的光环,在众多知名资本和电商平台的加持下,三只松鼠迅速蹿红并成为国民零食知名品牌。近日,三只松鼠(300783.SZ)发布公告称,赴港IPO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若此次顺利登陆港股,公司将成为国内首个“A+H”双上市的休闲食品品牌。
然而,公司今年以来“增收不增利”现象也引发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2.22%,仅为1.38亿元,其中第二季度更出现1.01亿元亏损。线上推广费用侵蚀了公司大部分利润,如何走出为电商平台“打工”的困境,是三只松鼠面临的重要课题。
![]()
“代工+贴牌”模式的高开低走
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2月,是一家以坚果为核心,通过全品类产品矩阵,依托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网络,并不断向上游供应链深化的现代食品科技公司。
三只松鼠发展之初,以年轻化、极致贴心体验的形象迅速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并采用了“代工+贴牌”的轻资产模式,三只松鼠董事长也多次为该模式站台背书。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让企业将经营重心聚焦于下游渠道与市场营销,在公司发展早期,借助这一模式得以通过品类快速扩张以及存货的高周转率,实现市场规模迅速拓展,并吃到了互联网电商发展初期的红利。2019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休闲食品第一股"。
然而轻资产模式的不利之处,在于品牌方与生产环节的分离,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疏漏,给品牌信誉带来风险。三只松鼠就曾被市场监督部门抽检出不合格,比如在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产品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随后公司致歉并表示进行改正。
伴随电商平台的去中心化浪潮,依赖线上销售的三只松鼠疲态逐步展现,自2019年营收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后,伴随线上流量红利的逐渐褪去,三只松鼠陷入了“失落的四年”:2020—2023年间,公司营收连续四年下滑,最大降幅超过25%。为改善经营颓势,公司于2022年底提出了“高端性价比”战略,即三只松鼠期望在交易全链路总成本领先的条件下,实现自有品牌的成本最优化。
要实现成本领先和效率的提升,产品端的自主生产是核心抓手之一,于是公司对供应链进行重构,从依赖代工逐步转向自主生产,是三只松鼠推行高端性价比战略、明确品牌定位的基础。
不过,由于公司启动自主生产时间较晚,尽管目前有8座工厂用于生产坚果产品,但其中4座工厂在2024年下半年才投入运营。随着高价格不等于高端品牌的消费趋势调整,其高端战略受到市场周期变化的影响,这些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2024年,利用率最高的天津分拣厂达到87.1%,而最低的成都分拣厂仅为17.5%。
尽管如此,三只松鼠还计划继续扩张产能,同时推进多品牌孵化战略以及新业态拓展等事项,但这对公司资金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公司推进港股上市进程显得更为迫切。
![]()
过度依赖电商平台,第二季度竟亏损过亿
三只松鼠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三只松鼠营收分别为72.93亿元、71.15亿元和106.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2.20亿元和4.08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78亿元,同比增长7.94%,创同期历史新高,但是“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很明显,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52.22%,仅为1.38亿元,其中第二季度更出现1.01亿元亏损。
对于净利润大幅下滑,三只松鼠在半年报中解释了几个主要因素:(1)坚果原料成本上涨,影响毛利率;(2)部分线上平台流量结构变化,费率有所提升;(3)线下分销加大市场费用投入,加速日销品布局及终端渗透;(4)新增物业折旧及摊销费用上升。
![]()
(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
三只松鼠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不断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渠道扩张,尤其是抖音等新兴电商平台的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抖音系渠道已为其贡献21.88亿元收入,同比增幅高达81.73%,成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这种渠道红利在2025年上半年得到延续,报告期内,第三方电商平台营业收入42.95亿元,占总营收的78.42%。其中,抖音系平台贡献了14.78亿元,占比26.98%,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但依赖电商销售的代价,是营销费用的急剧攀升。从2019年到2024年,三只松鼠累计在广告平台服务及推广费上豪掷近60亿元,光是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就砸进去了20.02亿元,为电商平台打工似乎已成为三只松鼠的宿命。当然,三只松鼠也试图通过增加线下渠道进行破局,但最终没能如愿。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销售费用高达11.19亿元,同比增长25.11%。对比上半年54.78亿元的营业收入,销售费用占比约20%。其中,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为7.61亿元,占销售费用的68%,较上年同期的6.07亿元增长约25%,是销售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这就如同一场烧钱的游戏:加大营销投入,可以拉动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就像被洗劫了一样,甚至遭遇到了季度亏损。
另外,今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1.56亿元,同比增长57.89%,这些费用增长远高于营收增速,也大幅侵蚀着公司的利润;而研发投入仅1145万元,同比减少5.37%。
![]()
股东轮番减持,现金流量净额转负
根据中国证监会在国庆长假前一日(9月30日)于官网发布的公告,三只松鼠计划通过此次IPO发售8150万股。在筹备港股上市的过程中,三只松鼠的股权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三只松鼠创始人、CEO章燎源持股40.37%,IDG资本旗下NICE GROWTH LIMITED持股4.2%,今日资本旗下LT GROWTH 持股2%;安徽燎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为1.67%,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通价值动量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0.92%,安徽松果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为0.89%,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财通成长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0.88%,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一组合持股为0.69%,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2021 年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持股为0.68%,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为0.51%。
与以上对比,截至2025年6月30日,章燎源持股40.3%,IDG资本旗下NICE GROWTH LIMITED持股3.07%,安徽燎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为1.67%,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八组合持股为1.24%;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为0.93%,安徽松果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为0.8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六零三二组合持股为0.82%,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持股为0.71%;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一组合持股为0.69%,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持股为0.68%。
两者对比可以发现,IDG资本在2025年上半年继续减持,持股比例下降1.13个百分点,今日资本退出了前十股东行列。自解禁以来,IDG资本与今日资本轮番减持,累计套现超过数十亿。
尽管股东在减持,但招股书里的扩张脚步依然不停:公司计划在华东、西南、华北以及华南分别新建九座、六座、九座和五座加工厂,另外公司还准备在境外建设两座加工工厂。招股书还披露,公司计划在2025—2026年推进产能扩建,其中针对坚果类产品的投资预计为2.5亿元,针对零食等其他类别的投资预计为2.2亿元。
另一方面,在“全品类+全渠道”经营模式下,公司还计划加大线下新兴渠道的拓展,例如三只松鼠对线下零食折扣店赛道颇为看好,2024年已完成对折扣零售连锁店品牌“爱折扣”的收购,并一度计划拟斥资2亿元收购折扣零售连锁店爱零食,另外公司也正在拓展全品类生活馆。尽管最终未能与爱零食牵手成功,但足以看出三只松鼠在全渠道布局上的决心。
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已经转负,与公司庞大的投资计划相比,短期内或将使公司面临显著的资金承压风险。而本次港股IPO募资能否顺利落地、募资金额是否能达到预期,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THE END
作者:有叔运营:风轻言重微信ID:yds_sh
本文系《有点数》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能以任何形式转载。如需转载或商业合作,请添加(微信号:swsw886),注明来意,谢谢合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