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31岁就拿到了诺贝尔奖,是不是觉得这辈子就到顶了,再没啥遗憾了
先别忙着点头,李政道的人生告诉你,站在世界之巅,可能也意味着最惨痛撕裂的开始
因为一个名字谁前谁后的问题,他和曾经比亲兄弟还亲的杨振宁,从此再无交集,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另一头,苏州姑娘秦惠珺只说了一句“家里的事都别担心”,就让他把五十年的温柔,全部写进了一个叫“爱情基金”的承诺里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小时候被叫做“三糊涂”的少年,怎么一路狂飙,又怎么在名利和情义的十字路口,做了最硬气的抉择
![]()
11月24日,李政道在上海的一声啼哭,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祖上是苏州的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毕业于名校,学的是农业化学,母亲也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女校高材生
![]()
家里六个孩子,他排老三,小时候就是个书呆子,脑子里只有看书,自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家里人干脆叫他“糊涂蛋”
12岁那年,他进了苏州东吴大学附中,一有空就跑到校园里那块叫瑞云峰的大石头底下,一个人死磕数学难题
![]()
后来战火烧了起来,他跟着家人一路逃难,到了江西赣县的一所中学,学校老师都跑光了,他索性关起门来自己学完了高中全部课程
他不仅自己学,还给年纪小的同学上数学物理课,提前体验了一把当老师的感觉
17岁那年,他干了件大事,没拿高中毕业证,直接以“同等学力”的身份,硬是考进了浙江大学电机系,可翻了几页书,他就觉得没劲,开学前直接冲到教务处说,“我要换专业,去物理系,”
![]()
就这样,他一头扎进了物理的世界,跟在束星北、王淦昌这些大师屁股后面,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知识
战争一天没停,从上海到嘉兴,再到贵州、昆明,他的求学路,就是一幅颠沛流离的地图,可不管条件多苦,日子多难,他心里那团为国读书的火,从来没灭过
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个后来和他一起站在世界之巅,也一起跌入决裂深渊的人,杨振宁
![]()
那时候,杨振宁已经毕业在教书,但他们都跟吴大猷先生关系特别好,所以一来二去就熟了,李政道打心眼里把大他四岁的杨振宁当成自己的大哥,佩服得五体投地
1946年,吴大猷先生一封推荐信,让还在读大三的李政道拿到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他和朱光亚一起,踏上了前往芝加哥大学的轮船
芝加哥大学一看他的成绩单,直接让他跳过本科,两年就拿了学士学位,然后直接读博,这速度简直是坐了火箭
![]()
23岁那年,他和杨振宁等人合作,提出了一个关于弱相互作用的理论,文章一发,物理学界都震动了
24岁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的是白矮星,校长看了都说他脑子太活泛,顺手给了他一个校长奖
后来,他又搞出了个“李模型”,把量子场论里一个很难搞的问题给解决了,连一向挑剔的大佬泡利都写信来给他点赞
![]()
他和杨振宁合作的那篇关于宇称不守恒的论文,更是重量级炸弹,直接把物理学界信奉了几十年的“铁律”给推翻了,整个圈子都炸了锅
第二年,31岁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一起,走上了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他成了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二年轻的获奖者
![]()
领奖的时候,杨振宁先他一步走上台阶,这个小小的动作,后来成了无数人议论的焦点,但这些争论,并没有让那块金牌的含金量打任何折扣
有人说,天才根本不靠勤奋,都是老天爷赏饭吃,可看看李政道,所谓天才,不过是燃烧了整个青春的专注和玩命
可这次登顶,竟是决裂的开始
他们的矛盾,其实早就埋下了种子,早在1951年合作写论文时,就为了署名谁前谁后的问题闹过不愉快,当时杨振宁以“我比你大四岁”为由,坚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前面
后来《纽约客》要写报道,又是因为名字排序,两人彻底谈崩,合作也画上了句号,李政道后来回忆,说理论突破主要是他主导的,而杨振宁则强调自己作为资深者的引领作用
奥本海默听说了这事,直摇头叹气,说这是物理学界的巨大损失
![]()
世间最痛的,不是从没拥有,而是曾经亲如骨肉,最后却成了扎在心口的一根刺
杨振宁先生晚年曾感叹,“愿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续来生未了缘,”而李政道也说,他们的分裂,是民族的悲剧,但又躲不开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拿这件事和他对妻子的忠诚对比,说人品高下一目了然,但人性的复杂,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比起那个冷冰冰的诺奖,更多人说,他们更佩服李政道对爱情的矢志不渝,那是一份滚烫的、贯穿了一生的深情
![]()
在芝加哥的车站,他对苏州姑娘秦惠珺一见倾心,把“不成名不恋爱”的誓言抛到了九霄云外,两人很快就结了婚
秦惠珺也是个奇女子,出身书画世家,气质非凡,为了支持丈夫,她干脆退学,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当年李政道因为拒绝签署一份所谓的“忠诚宣誓”,被加州大学解雇,前途未卜,是秦惠珺拍着他的肩膀说,“别怕,家里的事有我”
![]()
1996年,秦惠珺因肺癌离世,李政道把自己关进书房,亲手为亡妻画了一幅竹子,盖上“竹君文心”的印章,“珺”是美玉,“君”是他心里的那个人
妻子走后一年,他写下,“去年今天你我还在笑谈,今天却再也见不到你,生死两隔,影子都变得模糊”
朋友们劝他再找个伴,甚至有优秀的女士主动表白,说不求名分只想照顾他,他都只是笑着摇摇头,说心里那间房,已经挂满了她的画像,再也装不下别人了
他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化作了一个叫“惠政基金”的项目,专门资助中国的年轻学生搞科研,到今年11月,已经有超过五千名学子拿到了这份“爱的红包”
有一种深情叫“秦惠珺”,就是你走后,我用余生为你建起一座永恒的纪念碑
独身28年后,他的骨灰从美国归来,在他生日那天,回到了苏州,和妻子合葬在一起,完成了他生命里最后一场浪漫
有人在网上抠字眼,说一个美国人,凭什么葬在中国,这符合哪条规矩
我想问,当他顶着压力,一次次奔走,为中国争取到第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让中国高能物理一步迈入世界前列的时候,他在想什么
当他费尽心血,搞了个CUSPEA计划,十年间把近千名中国最聪明的物理苗子送到美国顶尖学府深造,为中国培养了一整代科研栋梁的时候,他又在想什么
有人用护照定义故乡,而他,用一辈子的心血和贡献,回答了“根”在哪里
他还推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后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科研体系装上了现代化的引擎,这些实实在在的贡献,难道不比一本护照更有分量吗
8月4日,这位98岁的老人在旧金山静静地走了,他在物理学界留下了数不清的宝贵财富,更给中国留下了一批又一批燃烧的火种
回看李政道这一生,荣耀与撕裂,深情与孤独,交织在一起,你觉得,他最大的成就是那个震惊世界的诺贝尔奖,还是那份跨越了生死的爱情,又或者,是他为故土种下的满园桃李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