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希罗多德的《历史》进行质疑,甚至直接否定它的存在。那么,希罗多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这一著作到底有没有可信之处?本文给大家分享希罗多德的生平和他写《历史》的经历,同时说一说《历史》这本书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贡献,如何评价希罗多德。本文四千余字,建议收藏阅读。
一、希罗多德的生平
希罗多德的生卒年在西方被估计为公元前484年至前430或前420年,他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的《历史》被认为是西方史学的基石,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叙事体历史巨著。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称他为“史学之祖”。
希罗多德出生于波斯统治下的希腊城市哈利卡纳苏斯,隶属于波斯帝国第一省区。西方把他说成是希腊史家,其实也可以说他是波斯史家。他的父亲吕克瑟斯是当地富豪,叔父是著名的史诗作家帕尼亚西斯,声名仅次于荷马。这样的家庭出身,使得希罗多德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当时代及之前的经典之作耳熟能详,奠定了他超凡的写作能力。公元前461年,他的家庭参与了反对吕戈达米斯(哈利卡纳苏斯的谮主,听命于波斯)的斗争,结果失败,叔父被杀,全家被迫迁居萨摩斯岛。这件事情对希罗多德的政治倾向产生很大影响,也就是说他对波斯存在反感的态度。
![]()
希罗多德雕像
公元前454年起,希罗多德开始了艰苦的漫游生涯。他的遗迹遍及波斯帝国的大部分地区,据后世的研究,他的足迹之广,东西、南北之间的跨度都达到了1700英里(合2736千米)。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点他和中国古代的司马迁是一样的。正是有这样堪称壮举的长途跋涉,通过实地调查,亲自采访,使他大开眼界: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奇闻轶事,都成为他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写作《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47年,他来到了雅典。此时的雅典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和“第一公民”伯利克里,戏剧家索福克利斯等社会精英过从甚密,积极参加文化教育活动,当众朗读自己的作品,据说他曾获得过一笔相当丰厚的奖金。
公元前443年,希罗多德移民到了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城邦图里伊,在那里他专心著述,直到逝世。他逝世的时间至今没有确定,但他的《历史》在公元前425年已经完成并为世人所知。
二、《历史》的写作背景
在希罗多德之前,希腊只有神话和史诗,没有真正的史书,但自从产生了哲学,人的意识开始觉醒,希腊人以神为中心的史观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史观,希罗多德的《历史》应运而生。
希罗多德的故乡在小亚细亚,这在当时是希腊最为繁华的地区,古埃及,巴比伦,腓尼基,赫梯,吕底亚等文明古国的优秀成果在这里交融,产生了很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公元前6世纪左右,这里产生了“散文纪事家”,最著名的“纪事家”就是赫卡泰欧斯,他的《地理志》以散文记述亲身游历各地的见闻,该书宣称“只有我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我才把它记载下来”。这一原则对希罗多德产生了很大影响。那时的学者都想写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作品,探索人类的过去和现在,而希罗多德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的作品《历史》一度被题为“希罗多德的调查报告”。
![]()
《历史》中译本书影
三、《历史》的主要内容
有人把《历史》说成是《希波战争史》,实际上,本书从第五卷28章直到结束主要写的是希波战争,这是本书的第二部分,而第一部分则从开头到第五卷27章写的是波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经过。总的来说,这部书是以波斯的历史为中心的,以波斯对外战争为主线,其中希波战争是重点,记述了亚细亚,欧罗巴,利比亚三大洲的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地理,种族及风俗习惯,可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史巨著。
西方一般以希腊中心观来看待《历史》,这当然是不对的。希罗多德在书中已经说明自己要撰写的是一部波斯的历史。全书波斯的兴起和对外扩张前后贯穿,中心非常明确,是“根据在历史方面最有学识的波斯人的说法”,展开他的故事,书中把希腊人的起义说成是“叛离”,这就是春秋笔法了。而且书中对于雅典和斯巴达的叙述通常都是以插叙的形式来写的,作者的出发点可见一斑。
《历史》全书共九卷,各卷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卷 克里奥216章:叙述波斯的兴起和对吕底亚人,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巴比伦人及马萨革泰人的战争,插叙了居鲁士的传奇故事,说明了希腊人和异族人冲突的远因和近因。
第二卷 优特尔佩182章:叙述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进兵埃及的过程,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古埃及文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 ,民俗及宏大工程如金字塔、迷宫、运河等。按照作者的说法,他关于埃及的信息来源是亲自观察和祭司的口述。
第三卷 塔莉亚160章:叙述冈比西斯征服埃及的过程,帝国政变,大流士的崛起,攻克巴比伦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有一段关于如何统治庞大帝国的辩论,类似于秦始皇时关于郡县制的讨论,最终确定帝国划分为20个省区,并按省区缴纳贡赋。
第四卷 麦尔波门涅205章:叙述大流士攻取巴比伦城后,御驾亲征斯基泰人,遭到顽强抵抗,好不容易逃离了斯基泰亚,但他回师途中征服了色雷斯。这一卷里关于斯基泰人的传说,历史和民俗风情的记述非常珍贵,特别还有关于“女儿国”中阿玛宗人的生活情况的记载。
第五卷 特尔普西科瑞126章:叙述波斯名将麦加巴佐斯征服色雷斯和平定伊奥尼亚叛乱的过程。这一卷里叙述的伊奥尼亚叛乱算得上是希波战争的最初起因了。因为雅典派了25艘军舰支援了阿里斯塔哥拉斯(叛乱领导人,米利都谮主),大流士被激怒了,势必要踏平雅典。本卷还插叙了雅典和斯巴达政治发展情况。
![]()
希罗多德宣读《历史》
第六卷 爱拉托140章:叙述波斯平定了伊奥尼亚叛乱,大流士两次出兵希腊。第一次因遭遇海上风暴损失惨重,第二次因马拉松一战失败饮恨希腊。本卷对雅典和斯巴达的政治、历史、对外关系等各方面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第七卷 波琳尼娅239章:叙述大流士之子薛西斯征计希腊的经过,也就是对希波战争主体的描写,重点讲了温泉关战役。本卷对波斯军中数十个民族的军事装备和服装饰物详细介绍,还有希腊结成反波斯联盟的过程。
第八卷 乌拉尼娅144章:叙述希波战争中两次重要的海战,即阿尔特密西昂海战和萨拉米斯海战,最后波斯海军战败,薛西斯不得不撤兵。本卷插叙了伯罗奔尼撒半岛早期居民的介绍及雅典海上势力的发展情况。
第九卷 卡利奥佩122章:叙述希腊联军普拉提亚战役和米卡列战役中击败了波斯舰队,乘胜围攻波斯在色雷斯的主要据点塞斯托斯城。波斯人趁夜色逃跑,希腊联军占领了塞斯托斯城,而后由于士兵思乡心切,很快回归希腊。全书至此结束。
四、《历史》体现的治史思想
1、求真精神。
不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希罗多德在写作中始终秉笔直书,兼收并蓄,富于批判精神。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是真知灼见,哪怕大多数人不喜欢,也决不会避而不谈。现在很多人批评他靠道听途说,靠当年的目击者30年过后的回忆,没有什么“史料”的概念,虽然他是“史学之父”,但同时也是“谎言之父”(此评价来自于一本美国史学家的希腊史著作)。这种批评只能说是出于偏见。因为希罗多德亲身采访得到的材料,不过是由他客观地记录下来,而是真是假,他并没有加以主观的判断。他认为,对于不能确定的历史只能“由后人来选择正确的答案”了。他说:我的职责是报道我所听说的一切,但我并没有义务相信其中的每一件事情。
2、重视实地考察,强调独立思考。
希罗多德也不想依靠“道听途说”,但当时希腊文献的确很少,而他也只懂得希腊语。这使他不得不亲身去考察,向各色人等了解情况。信息的驳杂使得他必须做以必要的取舍,这对于一个历史学家来说,无疑是非常严峻的考验。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谁说的有道理,谁说的没价值,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当他发现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线索时,不得不去寻根究底,反复核对。
就是这样细致的工作,使得他的《历史》中包含了各个领域的史料,不仅有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献和许多神话传说,宗教方面的材料,还有丰富的遗物古迹,现实材料和各种民族学,人类学,动物学,农学,医学以及地质学的资料,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史书。在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他尽可能指明出处,并加以评述,当他觉得流行的故事荒诞不经时,也会进行尖锐的批评和嘲笑。当然,不可否认,毕竟他辨别真伪只能以自己的知识为依据,肯定少不了误判。
3、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历史》是用散文写成的巨著,开欧洲散文文学的先河。也就是说,《历史》对于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与《史记》是一样的。希罗多德是一位故事大师,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常常显现戏剧性的高潮,对人物的刻画也细致入微,生动形象,语言简洁明快,读来让人兴味盎然。
有些人对《历史》嗤之以鼻,我觉得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读过这部巨著。如果觉得这部书不够真实,也可以当作历史小说来读,因为写得真的很精彩。全书在一个贯穿始终的骨架故事中,插入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小故事中又有小故事,一环扣一环,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链。在叙述中,作者能够做到不同体裁运用自如,也能够根据情绪需要采用不同的笔调,还善于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不同的性格,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波斯帝国地图
五、毁誉参半的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划时代的地位虽然没人否定,但西方史学界一直存在着褒修昔底德,贬希罗多德的倾向。比如认为修昔底德的战争描写远胜于希罗多德。当然更多的还是对希罗多德的一些历史细节上的叙述不信任。特别是波斯的军队究竟有多少的问题,希罗多德竟然把大流士的部队说成了五百万,这当然太过离谱。
西方史学界对希罗多德的《历史》的真实性虽然有所质疑,但随着考古发掘,发现《历史》中的描述很多都已经得到考古印证,说明希罗多德在书中强调真实性并非虚言。《历史》对于研究波斯兴起时期,西亚地区的历史状况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历史文献,全面细致,特别是对雅典和斯巴达及埃及的叙述,是后人研究古希腊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参考,对于后人的考古发掘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实根本上西方史学界之所以对希罗多德有偏见,原因是希罗多德并不总是站在希腊的立场上去描写希波战争,而且整部《历史》也不是以希腊为中心的,书中批评希腊人的话语也不少见。这让那些持西方中心论的人很看不惯。这正说明《历史》是一部以波斯这一世界性帝国的兴起及扩张历程为核心的世界性历史巨著,希罗多德也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历史学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