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在骗子账户不冻结,到了农民手里就冻了?”
“银行转的账,凭什么让种地的承担责任?”
河南新乡原阳的麦田刚过收获季,孙先生母子俩28万元粮款变“黑钱”。让我们看看是怎么回事?
![]()
![]()
100 多吨小麦装了三车被拉走,28 万元货款按时打到银行卡上,这份靠汗水换来的收入,没等焐热就成了烫手的 “黑钱”—— 银行卡突然被贵州警方冻结,理由是这笔钱里有涉诈资金。
![]()
![]()
据金羊网 10 月 26 日报道,这对母子直到账户被冻才知道,那个通过网络联系、专门派人监装的 “收粮老板”,其实是把他们当成了洗钱的工具人。
![]()
![]()
事情的脉络不算复杂。孙先生通过网络结识了自称收粮商的买家,对方出价爽快,交易流程看似规范,不仅派来三辆货车拉粮,还安排专人全程监装,完全看不出有什么骗子的招数。
![]()
可装车付款后,买家立刻失联,连监装人员都一脸茫然,说自己只负责看着装粮,对其他情况一无所知
![]()
等到银行通知账户冻结,母子俩才明白,100 多吨小麦没了踪影,辛苦钱也成了涉案资金,只能抱着头痛哭,连到期的贷款都没法偿还。
警方的调查揭开了骗局的本质:诈骗团伙利用真实的粮食交易做掩护,将非法所得伪装成合法购粮款,完成 “洗钱” 闭环。
![]()
从法律层面看,这种操作并非个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采访时解释,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查封、冻结措施有关规定》,公安机关为侦查犯罪需要,有权对涉案财物包括关联资金进行冻结,这也是警方采取冻卡措施的法律依据。
并声称:如果孙先生及其亲属能够证明账户内的资金与案件无关,合法所得,通知金融机构,3日以内解除冻结钱是有可能要回来的。
![]()
![]()
但这个合法的侦查程序,却在网友中激起了强烈反弹。
“农民卖粮前还得问清楚‘你的钱是哪儿来的’吗?” 这句质问道出了公众的核心不满。
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里,类似的声音刷屏:有人怒斥骗子专挑老实巴交的农民下手,利用他们缺乏防范经验的弱点;
更多人质疑流程合理性,“为什么钱在骗子账户不冻结,到了农民手里就冻了?”“银行转的账,凭什么让种地的承担责任?”
![]()
这些疑问戳中了关键 —— 普通农民既没有鉴别资金来源的能力,也没有监管电诈的义务,却要为诈骗分子的恶行承担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警方并非将农民视为嫌疑人。办案民警已经明确表示会帮助孙先生收集证据,推动事件处理。从法律规定来看,冻卡也不等于 “罚钱”。
具体来说,他们需要通过银行找到冻结机关的联系方式,提交身份证明、账户流水、交易凭证等材料,证明这笔钱的来龙去脉。
但公众的愤怒恰恰源于这个 “过程成本”。对孙先生这样的农户而言,28 万元不是小数目,是全家的生计钱、种地的周转金。
![]()
账户冻结期间的资金无法使用,小麦又已被拉走,这种 “钱货两空” 的困境,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
更让人焦虑的是,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账户冻结期限最长可达六个月,复杂案件还能延长,这意味着他们可能要在漫长的等待中承受生活压力。
![]()
网友的怒斥,本质上是对 “打击犯罪不能误伤无辜” 的强烈诉求。
![]()
既然银行有资金流转监管义务,为何不能在资金转移环节更早发现异常?这些疑问,指向的是电诈治理中 “源头防控” 与 “权益保障” 的平衡问题。
目前案件仍在侦办中,孙先生母子还在忙着整理交易凭证,期待能尽快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件事给所有普通人敲响了警钟:大额交易尤其是网络结识的买家,一定要核实身份、留存凭证,最好通过正规渠道完成。有些网友也说这回才知道现金的好处了。28 万元里装着的是生计,这些最朴实的劳动所得,不该成为电诈案件里最无辜的牺牲品。
正如网友所说:“该抓的是骗子,该追的是赃物,别让老实人寒了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