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楚曦在VOGUE盛典合照时的站位问题,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如今她所有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都被攻陷。谩骂之词如汹涌潮水般袭来,其言辞之恶劣,令人不忍直视。
实际上,此次事件的核心并非钟楚曦个人行为是否得当,而是不同圈层规则相互碰撞的结果。时尚活动极为注重视觉中心与主题的契合度。钟楚曦身着1987年的古董高定礼服,其造型与盛典“花”的主题高度适配,主办方或许是出于美学层面的考量,才将她安排在中心位置。
然而,大众更为熟知娱乐圈依据奖项和作品来排位的资历逻辑。这种规则上的错位,使得钟楚曦被用“咖位不足”的标准加以审判,而时尚产业自身的运作逻辑却被忽视。
不可否认,合照环节的混乱状况,确实暴露出主办方在调度方面存在责任缺失。现场视频显示,主编刘冲不得不临时协调站位,甚至还踩到了刘亦菲的裙摆。倘若流程规划能够更加清晰合理,这场争议本是可以避免的。但舆论却将主要责任归咎于钟楚曦,无形之中弱化了活动组织者应承担的角色,这分明是在挑软柿子捏,实在令人义愤填膺!
![]()
此外,这场争议中潜藏的性别双重标准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在娱乐圈,男性艺人主动争取站位,往往会被解读为“事业心强”;而女性艺人展现出进取心时,却极易被贴上“野心外露”“心机重”的标签。
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辛芷蕾便是其中之一。她曾因直言“想红”而遭受众人嘲讽,彼时舆论的浪潮如冰冷的潮水将她淹没。直至她凭借国际影后的殊荣,才成功扭转了舆论的风向,让曾经的质疑声戛然而止。这种鲜明的差异,深刻反映出社会对女性“宜谦逊”的刻板期待,在这样的观念下,野心竟被视为需要极力遮掩的“罪名”。
再看网友对钟楚曦的指责,其程度不断升级,从最初的“抢C位”演变成“封杀退圈”,甚至对她的外貌和人格进行恶意攻击,这早已远远超出了合理批评的范畴。这种网络暴力的本质,是用道德审判粗暴地替代理性讨论,以群体情绪无情地淹没个体解释的空间,让真相在喧嚣中迷失。
演员的长期价值,终究要回归到专业能力上。钟楚曦在《芳华》《好东西》等作品中的精彩表现,已然证明了她的演技潜力,那是她在艺术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脚印。而在这场风波过后,她更需要通过持续输出扎实的角色,来重塑公众对她的认知。就像辛芷蕾的经历一样,当她凭借《日掛中天》成为威尼斯影后,曾经被贴上的“野心”标签,反而成了一段励志的过往,激励着后来者勇往直前。
无论何时,实力才是消解争议的根本所在。合照站位不过是瞬间的符号,它绝不能成为衡量艺人价值的标尺。若将艺人之间的互动简单地简化为“宫斗叙事”,这不仅会遮蔽行业合作的复杂性,还会强化浮躁的排名文化,让整个行业陷入一种虚假的竞争氛围。
理性讨论理应取代人身攻击,我们应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作品上,而非纠结于站位这种细枝末节。正如鲁迅所言:“极小的自利,常常会对完整大物暗加创伤。”当每个人都能尊重他人的正当权益,警惕群体性的道德狂欢时,我们才能避免“雷峰塔式”的倾塌,守护住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钟楚曦的“C位”风波,不应成为对个体的无止境审判,而应成为一场对娱乐文化生态的集体审视。让我们在这场风波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共同推动娱乐行业朝着更加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