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0 日,两声 "意外" 的爆炸划破欧洲夜空。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卢克石油旗下佩特罗泰尔炼油厂的检修工米哈伊尔被气浪掀翻,57 岁的他当场骨折;同一天,匈牙利多瑙河炼油厂火光冲天,燃烧的正是经德鲁日巴管道输送的俄罗斯原油。两场相隔千里的事故,让网友集体追问:"谁干的?"
![]()
梳理时间线便知其中蹊跷:10 月 19 日凌晨,乌军刚炸毁俄罗斯新古比雪夫炼油厂;次日,欧盟境内两家俄系炼油厂就接连出事。从地理上看,普洛耶什蒂是欧洲最大炼油集群之一,更是俄油进入欧盟的南线咽喉;匈牙利多瑙河炼油厂 80% 原料来自俄罗斯,欧尔班政府顶着欧盟压力坚持采购,两条管线实则都在为俄军战争机器输血。
更可疑的是事故细节:罗马尼亚炼油厂爆炸点位于检修中的加氢裂化装置,正常流程需经氮气置换、盲板隔离等几十道程序,除非有人故意操作失误;匈牙利厂家辩称是 "火炬泄压",但现场视频显示蒸馏塔顶已烧变形,且负责人第一时间否认与罗马尼亚事故关联,堪称 "此地无银三百两"。
![]()
各方动机早已写在明处:乌克兰要掐断俄军燃料供应链,自然不会放过境外的 "输血点";罗马尼亚政府早已盯上卢克石油的托管资产,"意外" 或许是低价收归国有的契机;匈牙利则可借事故向欧盟施压,巩固俄油进口豁免权;莫斯科既能渲染 "西方破坏",又能敲打欧盟,堪称 "一石二鸟"。
最耐人寻味的是北约的反应。作为成员国,罗马尼亚与匈牙利本可依据集体防御条款追责,但两国异口同声否认 "外部攻击"。个中缘由不难理解:德法等国深知油价高企已引发民怨,不愿因追责升级局势。于是形成诡异默契 —— 所有人都将其归为 "意外",乌克兰得以继续行动,北约避免直接介入,莫斯科则暗自记下 "北约不敢吭声" 的判断。
这场 "能源绞杀战" 早有先兆。自去年起,乌军无人机就持续打击俄罗斯境内炼油厂与油库,萨马拉、萨拉托夫、克里米亚等地的油库多次被烧毁,乌总参直言此举就是要 "掐断俄军燃料血脉"。如今打击范围延伸至欧盟境内,实则是将战场推向能源供应链的源头。
面对 "恐怖主义" 的指责,答案清晰而讽刺:俄军炸乌克兰电站、水厂、儿童医院时,无人提及 "恐袭";乌军打击敌方后勤目标,本就是战争常态。正如战场规律所示,是普京发动的战争,让俄系能源设施成为合法靶心,也将邻国拖入火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