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纸醉金迷、龙蛇混杂.....
在这里,张啸林,曾与杜月笙、黄金荣并称“上海三大亨”,也曾是蒋介石座上宾。
可当国家危难之际,他选择与日寇为伍,背叛民族,遗臭万年。
他明知自己所作所为,终究会遭到清算,为此做了种种后手,这样一个人,他的下场又会是如何?
混混
1877年,张啸林出生在浙江慈溪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父亲张应才与哥哥张昌海皆以打制木器为生,是再普通不过的手艺人。
![]()
可张啸林这个孩子,自小就与他们不一样,他不像哥哥那样守规矩。
张啸林十岁那年,随家人迁至杭州,那时的杭州,因运河便利,商贸兴盛,是江南富庶重地。
而富庶之地,也最容易滋生蛀虫——流氓地痞、帮会黑手、赌场皮条,无不如野草般丛生。
十四岁那年,他便混迹于杭州城南的赌场、青楼与茶馆之间,开始了他的“草莽江湖”生涯。
他的脑子灵光,嘴皮子滑溜,很快便成了那片街区里“会来事”的人物。
没人知道他具体干过什么事,只知道这孩子胆子忒大,眼光毒辣,连比他大十几岁的“老油条”都吃过他的亏。
![]()
年纪轻轻的他,不但插手打架斗殴,还靠着替赌场“盯口子”、帮富人“清账目”一步步成了小地头。
他养起一群小弟,管吃管住,也出面调解街头的纷争,他的名头开始在杭州的黑道小圈子里传开了。
但张啸林不满足,他是那种见过十两银子就惦记百两,听过百人头就想管千人的主。
他发现杭州这地方再怎么折腾,也就是个池塘,想跃成龙,非得去大海,而这个“海”,就是上海滩。
![]()
彼时的上海,租界林立,洋行遍布,是真正的名利场。
为了这次“起跳”,他花了大力气结交杭州的青帮头目季云卿,并通过他搭上线了上海的青帮老大。
登上海滩
季云卿年过半百,正值退隐边缘,看中张啸林的不是打斗,而是他那张嘴和那副“奴得下去,狠得起来”的骨子。
张啸林为人圆滑,嘴上抹蜜,手上藏针,很快就取代了季云卿手下几个不思进取的心腹,成了手头的得力干将。
![]()
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不争不抢,只做事,可他做的每一件事,都留了后手。
他的时机,真正来到,是在一次青帮内讧之际。
那年冬天,青帮内部分裂,两股人马在租界外明争暗斗。
张啸林站队迅速,斡旋得当,不但没被牵连,反而在一次血拼中救下了一个重要人物——年轻的杜月笙。
杜月笙当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头目,被人围攻重伤,是张啸林冒险将他扛出战场,藏在自家租屋疗伤七日,这份“救命之恩”,后来成为他最重要的一张牌。
![]()
果不其然,杜月笙因伤暂避风头,转而投奔了更大的靠山——当时在法租界如日中天的黄金荣。
黄金荣不仅是租界巡捕房的华人探长,更是上海滩最早一批“黑白通吃”的代表人物。
而张啸林也没有闲着,他一步步从外围试探黄金荣的势力,甚至多次在场子里替黄金荣的亲信收拾残局。
黄金荣是个老狐狸,他一眼就看出这个张啸林不简单:这人不多话,却善察言观色;不抢功,却能稳稳站在关键位置。
![]()
他喜欢这种人,因为这种人忠诚有余、野心藏深,用得顺手。
于是,在熟人牵线下,张啸林也正式成为青帮通字辈一员,那一年,他已三十而立,正式踏入上海黑帮。
成为青帮骨干之后,张啸林的真正才能才开始展现。
他不是靠打打杀杀上位的人,而是靠操盘、经营、和背后的筹谋。
他将杭州时期积累的那一套“黑道市场化”手段搬到上海,开设赌场、妓馆、烟馆,还暗中经营鸦片走私。
![]()
他甚至学会了如何利用洋人资源——将非法收入洗成洋行股份,再反过来支持帮派行动。
他和杜月笙配合默契,一个出面,一个幕后,黄金荣则像个老树一样镇着这片江湖,三人分工明确,互为倚仗。
短短几年,张啸林从茶馆跑堂变成了掌控上海南市黑道生意的“张老板”。
趋炎附日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的铁蹄轰然踏入上海的土地,这座昔日纸醉金迷的东方明珠,转瞬之间硝烟弥漫,哀鸿遍野。
![]()
国民党军节节败退,青帮三大亨之中,杜月笙避走香港,黄金荣年迈体衰也宣布隐退,唯有张啸林,选择留在战火下的上海滩。
他不是为了守护什么故土,他留下的唯一理由,是利益。
张啸林的算盘打得滴水不漏,杜月笙离开后,他那片曾被压制的地盘顿时无人染指;黄金荣身居老宅,势力日渐衰弱,他便以“维持治安”为由,暗中吞并其生意;
而日军虽占领了城市,却对上海本地黑白两道一无所知,他们需要一个熟悉地头、手眼通天的地头蛇。
![]()
于是,张啸林挺身而出,主动向日方表示愿意“协助维稳”。
这一举动,在上海地下社会中引发轩然大波,有人怒骂他卖国求荣,有人私下咬牙切齿,却又忌惮他背后的日本势力,不敢公然与之为敌。
日军看中张啸林的,不只是他的势力,更是他的狠辣与无底线。
张啸林协助日军组建“新亚和平促进会”,打着“中日共荣”的幌子,大肆招募地痞流氓,镇压爱国学生,扫荡抗日组织。
他为日军筹集粮食、药品、煤炭、军火,从上海四处搜刮物资,转手倒卖赚得盆满钵满。
![]()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亲自组织秘密特务队,专门追踪、绑架、处决地下抗日人员。
那些被他送上断头台的,不少是曾与他一同混过江湖的老相识。
张啸林大宴宾客,身披日制军服,他甚至开始用日语接待外宾,用日本酒款待上海官绅,在法租界举办舞会,说那是“中日文化交流”。
但张啸林并不傻,他知道自己披的是狼皮,踩的是钢丝,他怕死,也怕清算,他不再深夜出门,不再出席公开集会。
![]()
他把老宅改建成铁皮包围的碉堡,每一扇窗户都加装了防弹钢板,他甚至雇佣日本特工为自己站岗,还花重金定做了一件贴身铁背心,穿在长袍里,昼夜不离。
铁衣难护
他越来越信命,也越来越怕死。
饭桌上不许用尖锐刀叉,卧室里不许放任何重物,甚至连侍候的佣人,也必须每三个月换一拨。
他说这叫“排毒”,但旁人都清楚,那是他不敢相信任何人。
![]()
可他却没想到,真正潜藏的杀机,就藏在自己亲手挑选的“人”里。
林怀部,便是这个“人”。
他被招入张啸林府邸时,是以“退伍兵”、“神枪手”的身份被推荐的。
外表忠厚,话少手稳,打靶百发百中,张啸林一眼就相中他,封他做贴身保镖,自此,林怀部的任务也悄然开始。
其实早在数年前,林怀部就已被军统吸纳,接到的唯一任务就是潜伏张府,等待刺杀的最佳时机。
![]()
机会终于来了。
车子启动前,司机与林怀部故意为了一点小事吵了起来。
两人你来我往,声音越来越大,张啸林从窗口探出头,怒骂:“你们两个狗东西,给我闭嘴!”
就在他话音未落、头颅探出窗框的那一刻——
林怀部抽身侧转,从腰间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手枪。
没有犹豫,第一枪,打穿了张啸林的左眼,第二枪,击碎了他的右颞骨,第三枪,则从下颚斜斜打入,直穿颅顶。
![]()
三发子弹,没有一发落空,没有一发打在那件他日日不离的铁背心上。
这场被称为“完美刺杀”的锄奸行动,仅用了不到五秒钟。
他的眼睛睁得极大,自己千防万防,防住了黑道、白道、防住了明枪、暗箭,却没有防住一个“自己人”。
铁昔日威风凛凛的“啸爷”,脸上布满惊惧,已成一具僵硬的尸体。
上海滩静了三天,媒体噤声,警局封锁,但街头巷尾的传言却像烈火一样蔓延开来。
“啸林爷死了?真的死了?”“那件铁衣没保住他啊……”
![]()
人们唏嘘、惊叹、拍手称快,他一生心狠手辣、无恶不作,生前自诩命硬,却终究敌不过那句古话: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