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黄金地带俱乐部被庇隆主义的红色浪潮淹没。
数千名支持者顶着32度的高温,挥舞着印有“五月太阳”的旗帜,用震耳欲聋的歌声为祖国力量党(Fuerza de la Patria)的竞选活动画上句号。
这场集会不仅是选举前的动员,更像是一场对新自由主义改革的集体抗议。
当米莱政府的“电锯政策”将贫困率推升至53%,当IMF的紧缩要求正在撕裂社会安全网,阿根廷民众用选票表达着对主权与尊严的坚守。
![]()
一
米莱政府自2023年底执政以来,推行了号称“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裁撤35%的政府部门、削减40%的公共开支、终止赤字货币化。
这些措施确实在2024年实现了12年来首次财政盈余,但代价是普通民众的生活陷入深渊。
最低工资实际购买力缩水28%,创2001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超过2000万人陷入贫困,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乞讨者数量增加了3倍。
更具争议的是劳动法改革,米莱计划将试用期从3个月延长至8个月,允许企业以“经济原因”无补偿裁员,并取消罢工权。
![]()
这一政策被工会称为“现代奴隶制法案”,引发了2024年5月的全国大罢工,超过800万工人走上街头。
雷卡尔德在集会上愤怒地指出:“他们用‘动态工资’这种委婉语,实际上是要把工人的收入与汇率波动挂钩。
当比索一天贬值10%时,工人们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拿到的工资还不够买一袋面粉!”经济数据的背后是鲜活的人间悲剧。
![]()
二
就在选举前一周,美国宣布向阿根廷提供20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条件是阿根廷必须终止与中国的180亿美元货币互换,并关闭位于内乌肯省的深空观测站。
这一要求被阿根廷舆论视为“新门罗主义”的体现,哈格曼在演讲中揭露:“特朗普政府赤裸裸地威胁我们:‘要么投票给米莱,要么断粮。’这种勒索手段和19世纪的炮舰外交有什么区别?”
中阿合作的韧性在危机中凸显,2025年9月,阿根廷宣布暂停大豆出口税,中国企业在48小时内抢购了130万吨大豆,为阿根廷带来8亿美元外汇收入。
相比之下,美国援助却充满不确定性——摩根大通报告指出,若米莱在选举中失利,美国可能立即终止资金支持,导致阿根廷主权债务违约风险飙升至87%。
这种“选边站”的压力让阿根廷陷入两难,米莱政府为换取美国支持,在2025年10月宣布将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的自贸谈判推迟,转而优先与美国签署农产品出口协议。
这一决定引发农业大省的强烈不满——科尔多瓦省的大豆种植户胡安说:“我们的大豆80%出口到中国,美国市场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米莱这是在拿我们的生计做政治交易。”
![]()
面对米莱政府的政策失败,庇隆主义阵营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祖国力量党整合了正义党、拉坎波拉(La Cámpora)、埃维塔运动等12个政治团体,形成了广泛的反新自由主义统一战线。
雷卡尔德提出的“四项承诺”——废除紧急法令、抵制劳工改革、反对紧缩、捍卫主权——精准击中选民痛点,在民调中支持率持续领先。
值得关注的是年轻选民的转向,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法学院学生欧亨尼奥的话代表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两次经济崩溃,受够了所谓的‘市场原教旨主义’。
祖国力量党是唯一能阻止国家沦为美国经济殖民地的政治力量。”
据统计,在18-29岁选民中,支持祖国力量党的比例达到58%,比2023年大选时高出12个百分点。
米莱阵营则陷入内部分裂,其核心政党“自由前进党”在2025年9月的省级选举中遭遇惨败,仅获得33.9%的选票,而庇隆主义阵营以47%的得票率横扫布宜诺斯艾利斯省。
更严重的是,米莱的妹妹、总统府秘书长卡琳娜因涉嫌腐败被调查,这让原本就脆弱的执政联盟雪上加霜。
![]()
三
阿根廷的困境是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缩影,自19世纪末成为“世界粮仓”以来,这个国家始终在依附性发展中挣扎。
20世纪30年代的“进口替代工业化”、70年代的军政府独裁、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每次转型都未能摆脱“资源诅咒”和外部干预。
当前的政治博弈本质上是两种发展模式的对决:米莱代表的是彻底融入西方体系的“休克疗法”,而庇隆主义主张的是在全球化中保持战略自主性。
这种分歧在货币政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米莱坚持美元化,计划关闭中央银行;而祖国力量党承诺恢复比索主权,扩大与中国、巴西的本币结算。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社会结构的撕裂,阿根廷的基尼系数长期超过0.45,最富有的10%人口掌握着48%的财富。
米莱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等,而庇隆主义的社会福利政策虽然能缓解贫困,却难以解决结构性问题。
正如拉坎波拉活动家卢卡斯所言:“这次选举不是简单的左右之争,而是关乎阿根廷要不要继续做‘全球资本主义的奶牛’。”
无论10月26日的选举结果如何,阿根廷都面临着艰巨的重建任务,若祖国力量党获胜,他们将不得不应对IMF的债务压力——阿根廷目前欠IMF 440亿美元,而该组织要求的财政紧缩与庇隆主义的福利承诺存在根本矛盾。
如何在偿还债务与保障民生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新政府的首要挑战。
经济结构转型是破局关键,阿根廷拥有全球第四大页岩气储量和南美第二大锂矿资源,若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有望摆脱“初级产品出口国”的宿命。
中阿共建的“一带一路”项目为此提供了可能——2025年6月开工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H线,不仅将改善交通拥堵,还将带动本土制造业发展。
在国际层面,阿根廷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外交格局,既要维护与美国的传统关系,又要深化与中国、巴西等新兴大国的合作。
这种“多边平衡”策略在2025年10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初现端倪——阿根廷同时与IMF签署新贷款协议,又与中国续签了货币互换协议,展现出灵活的外交智慧。
黄金地带俱乐部的集会在暮色中结束,人群高唱着庇隆主义的战歌《殖民地不》散去,当南半球的星空笼罩着这座南美名城,阿根廷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
这次选举不仅将决定谁来执掌政权,更将决定这个国家能否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回失落的主权与尊严。
正如那面写着“祖国就是他人”的旗帜所昭示的,阿根廷的未来不在华尔街的金融衍生品里,而在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