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中国外贸军备可能引发机密外泄,进而影响中国国防安全的讨论甚嚣尘上。这一话题的兴起,源于近期从印度和巴基斯坦方向传来的诸多与中国装备相关的消息。
先来说说印度方面的情况。在五·七印巴空战之后,印度方面有了意外“收获”——他们捡拾到了霹雳 - 15E这款性能卓越的导弹残骸。印度人对此十分上心,通过一番拼凑研究,似乎还原出了霹雳 - 15E的诸多关键部件,像导引头、仪器舱,甚至助推段的火箭发动机以及相关控制系统等的残骸。
![]()
目前,印度正打算将这些从霹雳 - 15E上获取的技术,应用到他们引以为傲的阿斯特拉马克 - 2型导弹上,也就是阿斯特拉导弹的升级型号。有趣的是,在五·七空战时,印度还矢口否认中国导弹的先进性,如今却“口嫌体正直”,捡起霹雳 - 15E残骸试图仿制。
再看看巴基斯坦这边。在五·七空战中,巴基斯坦凭借出色表现打出了赫赫威名,也增强了对中式装备的信心。最近,有人偷拍到了在巴基斯坦某机场的中国出口型直 - 10ME武装直升机的照片。
这两条新闻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中国国内网民的担忧。大家开始焦虑,这种外销武器不可控的泄密情况,是否会影响我国军队装备相关武器的保密性,甚至危及国防安全?
![]()
其实,世界各国对于外销军备都有相应的管理手段。以美国为例,在其外销王牌F - 35战斗机上,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对隐身涂层进行降级处理,还在电子系统以及整个控制系统上动了手脚,使得美国能够远程访问甚至控制这些战机。此外,美国在外销武器时,会刻意保证外销型相对于美军自用型存在一定技术降级,以此确保美军武器的先进性,在面对自己卖出去的武器时仍能占据压倒性优势。
前苏联的做法更为“极端”,其对外销售的武器被称作“猴版武器”,即在很多关键指标上大打折扣。比如在海湾战争中,被击毁的T - 72坦克,其使用的主装甲就比苏联自用型有所降级,发射的穿甲弹也是苏联自用穿甲弹的降级版本。
回顾我国过去的军贸销售,早期我们十分“实诚”,解放军用什么就直接对外销售什么,甚至有些装备是直接从解放军部队调拨出去的。两伊战争期间,我们卖出去的69式、79式坦克,都与解放军自用型同型。
![]()
然而,随着我们更深入地介入军贸市场,发现这种做法确实会对自用型装备产生一定威胁。于是,我们目前采取的方法是,在外贸线上主推那些在与内装型武器竞争失败后,对某些方案进行重新利用的产品。这也是我国很多外贸坦克技术的来源。
近年来,解放军越来越推崇“一个型号,两种用途”,即自用型和外贸型直接使用同一种装备,不过在型号上会加以区分,外贸型加一个“E”(Export,意为出口)。当然,在装备内部也会进行一系列修改。有分析指出,霹雳 - 15E这款导弹在出口时,对主动导引头的性能、使用的波段,甚至是某些控制率等都进行了修改,其性能要稍微弱于我们自用型的霹雳 - 15,至少在射程和抗干扰这两个指标上有所降级。
![]()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装备上,比如我们最近推向市场的枭龙战机,就是完全适应外贸战场需要、我军尚未装备的战机。而直 - 10ME这样的武装直升机,也针对外贸市场进行了一些定制化修改,替换了许多自用设备,以达到自用型保密的效果。
我们要明白,在军贸市场上,我们的所有收获最终都会反哺给军事工业。一方面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很多技术也不可避免地会流向世界。这正是中国军备走向世界所必须面临的代价。这条路,美国人走过,英国人、法国人、俄罗斯人都走过,相信中国未来也能走得很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