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克龙)众所周知,教科书和学具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水和能源,教科书的编写、学具的设计都凝聚着编辑和设计者的智慧与心血,学校教育学生爱护教科书和学具,不仅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尊重,事关环保责任的履行,更是对知识的敬畏。(《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科书与学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中存在的对教科书和学具不爱护的现象,亟待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不仅关乎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关系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培育。
教科书和学具,它们是知识的载体,也是陪伴学生成长的 “伙伴”,每一本教科书的编写,每一件学具的设计,都饱含着众多编辑、设计者的智慧与心血,随意揉搓折角、乱涂鸦、丢失教科书和学具,这是对这些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更是一种浪费行为,教育学生爱护它们,就是在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付出,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资源。
从环保角度看,教科书和学具的生产消耗了大量资源,木材、水、能源等的投入,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学生爱护教科书和学具,减少不必要的损坏和丢弃,就是在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种从小培养的环保意识,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爱护教科书和学具,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契机,中小学教科书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国旗、国徽以及科学家、英雄人物的图案,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学生在这些图案上乱涂乱画,不仅破坏了教科书的严肃性,更可能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图案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法治意识。
培养爱护教科书和学具的习惯,要从小抓起,从细节入手,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和管理教科书、学具的方法,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规范坐姿、握笔姿势,正确摆放和使用学习用品,家长则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协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帮助孩子包书皮、提醒孩子整理书包等。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将爱护教科书和学具的行为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这不仅仅是对学习用品的保护,更是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等良好品德的过程,学校可以进一步拓展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将这种爱护行为延伸到公共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实践,让爱护教科书和学具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内化为他们的美好品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单位:江油高新区实验小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