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晋国执政智伯瑶,趾高气扬地向赵氏的家主赵襄子索要皋狼。
按理说,智氏当时为晋国执政,如日中天。
而赵氏势弱,你给块地息事宁人,似乎才是明智之举。
但赵襄子脖子一硬,就是不给!
![]()
就为了这块“皋狼”之地,智伯瑶勃然大怒,联合韩、魏两家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城里一年多,差点就灭了赵氏满门。
结果,赵襄子绝地翻盘,反过来联合韩、魏灭了智氏,最终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大幕。
一块地而已,至于这么头铁吗?赵襄子为啥宁可赌上全族性命也不肯交出皋狼?
因为这块地,是赵氏在周朝获得的第一块封地,是他们的龙兴之地。
赵氏的北漂创业
要说赵氏的源头,《史记》里记载得特别简单,就四个字:与秦共祖。
也就是说,秦国、赵国本是同根生。
而他们的祖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一位叫女脩的姑娘,她是上古颛顼帝的后人。
![]()
据说她吞了玄鸟蛋,生下了儿子大业。
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暗示了秦、赵的祖先可能是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族。
后来,大业的儿子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
其后人费昌,在夏桀时入商,此后一直受到重用,成为诸侯。
直到武王伐纣时,嬴氏后人蜚廉、恶来父子助纣讨周。
最终,恶来被杀,蜚廉隐居后生子季胜。
恶来有一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的后人非子,因为善于御车和养马被周孝王封在了秦邑,这一支是后来秦国的先祖。
季胜这一支,出了个叫造父的,是给周穆王驾车的御戎。
![]()
也因为车开得好,陪周穆王西游、东征立下大功,后来被封在了赵城,这才有了“赵”这个氏。
所以,秦和赵祖的祖传技能都是会“开车”。
造父这一支后来混得不咋地,西周末期,传到了赵叔带这一代。
赵叔带眼看周王室政局不稳,感觉西周要完蛋了。
于是,他果断选择跳车,跑到了当时还是小卡拉米的晋国谋发展。
初到晋国,赵氏是个“外来户”,人生地不熟,只能默默积蓄力量。
真正的转机,是在赵夙这一代的时候才到来。
赵夙帮晋献公灭了霍国,虽然因为山神“闹旱灾”的插曲,没能拿到心心念念的霍太山。
![]()
但最后,赵夙因功获封耿邑,在晋国算是有了第一块根据地,也算拿到了晋国政治的入场券。
更重要的是,晋献公为了中央集权,在晋国施行国无公族的制度,这就给了赵氏这些外姓大夫机会。
以退为进的权谋
赵家传到赵衰这一代,真正的机遇来了。
赵衰精准押宝了正在流亡的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十九年流亡,赵衰不离不弃,是重耳团队的核心智囊。
后来,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赵衰是头号功臣。
按常理,元勋就该论功行赏,占据高位是吧?
但赵衰的操作惊呆了所有人,他一次次地辞让卿位!
![]()
晋文公在被庐之蒐时,要任命三军六卿中的军将和军佐。
晋文公说:赵衰,你来当卿吧。
赵衰摆百手:不行不行,郤縠有德有义,让他来吧。
于是,郤縠被任命为了中军将。
晋文公又说:那这个位置,你来总可以了吧?
赵衰又摆手:不行不行,栾枝稳重,先轸有谋略,让他们来。
后来狐毛去世,上军将位置空缺,晋文公又想到他。
赵衰再次拒绝,并推荐了先轸的儿子先且居。
六卿,别人挤破头都想上的位置,赵衰连连拒绝,还把机会让给了先氏、栾氏等家族。
![]()
这是因为赵衰谦虚吗?不,这是他深谙人性的智慧。
当时,晋文公刚回国。
由于骊姬之乱的影响,加之晋献公一朝对公族的打压,导致晋国国内恢复周礼的呼声很高。
所以,晋国当时的政治环境,公族、居守派的力量十分强大。
赵衰一个没有根基的“海归派”,如果骤然身居高位,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他的三辞卿位,本质上是一种风险规避。
但他在“退”的同时,完成了精彩的“进”。
他举荐的人上台,这人能不念他的好?
郤氏、先氏、栾氏,这些家族哪个不欠赵衰一个天大的人情。
![]()
他用本不属于自己的国家官位,为自己家族存下了宝贵的人情债。
并且,在国君和同僚眼中,赵衰不贪权、不为利,一心为公,品德高尚的形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这种“贤臣”人设,让他获得了极高的信任和声望。
其中两次辞让,都让先氏子弟上位。
后来他甚至把晋文公封给他的“原大夫”之职,也转手让给了先轸。
这种雪中送炭式的投资,让先氏成了赵家的铁杆盟友。
赵衰的布局
赵衰的眼光,不仅对当时的大家族谦让,更善于发掘和帮扶弱小者。
比如韩氏,本是晋国桓庄之族的幸存者。
在晋献公聚邑之围时,被吓得够呛,一直低调做人。
![]()
到了韩厥这一代,家主早亡,家族衰微,眼看就要掉出权力核心圈。
这时,赵衰出手了。
他把年幼的韩厥收养在赵家,“昔吾畜于赵氏”,这句话是韩厥后来亲口说的。
赵衰不仅给了韩厥一个庇护所,更给了他教育和成长的机会。
后来,赵衰的儿子赵盾执政,又大力提拔韩厥担任三军司马的要职。
这份恩情,韩氏记了几代人。
从赵衰到赵盾,再到后来的赵氏孤儿事件,韩氏始终是赵家最坚定、最可靠的盟友。
最终三家分晋,韩氏也是选择和赵家站在一起。
郤芮曾因反对晋文公,整个家族被废为庶人。
后来,他的儿子郤缺在乡下种地。
![]()
晋文公的臣子胥臣发现郤缺即使在田间,仍然保有贵族的气度。
于是,便举荐了他。
晋文公一开始心有芥蒂,最后是在赵衰的劝说下,才同意启用郤缺。
后来郤缺立了战功,但晋襄公仍只给他虚名,不给实权。
直到赵盾上台,才真正重用郤缺,让他官至中军将。
郤缺心里清楚,是谁在他最落魄时给了真正的机会?是赵氏。
所以他对赵氏感恩戴德,甚至为了报答赵氏,不惜打压有恩于自己的胥臣家族。
说到这,大家应该也看明白了:赵氏的崛起,绝非偶然。
从赵叔带来到晋国,到赵夙获得封地,拿到牌桌的入场券。
真正让赵氏登上权力舞台中央的,是赵衰。
![]()
他通过“三辞卿位”的以退为进,团结了朝中大部分实力派。
又通过重点扶持先氏,建立了最核心的盟友。
最后,通过恩养韩厥、提携郤缺,为家族埋下了最关键的伏笔。
他把所有的“亏”,都吃在了明面上;却把所有的“利”,都转化为了家族长盛不衰的根基。
他死后,他的儿子赵盾能够权倾晋国,甚至开启大夫专权的时代。
中间赵氏虽然一度沉沦,然而最终三家分晋。
这一切的源头,都可以归功于赵衰当年攒下的恩德。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