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蛟河市拉法街道千亩稻田已经成熟,田间地头稻浪翻滚、机声隆隆,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水稻,一派丰饶忙碌的丰收图景。
![]()
10月中旬,在中才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6台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机器驶过,稻穗整齐收割,随即完成脱粒、碎秆等流程,金灿灿的稻谷顷刻间装满运粮车。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合作社持续引进优质稻种,全面推广标准化种植,从育苗、插秧到水肥管理,全部实施精细管控,科技已成为增产增收的“新引擎”。
![]()
科技赋能,稳产有保障。2025年,该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302公顷,亩产达1600斤,总产量724.8万斤,实现纯收入1087万元。丰收效应正向全街道扩散——今年拉法街道水稻种植总面积979.6公顷,预计总产量1576.36万斤。
![]()
如今,稻田不仅是村民的“粮袋子”,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名片”。一片片金色稻田之间,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蛟河大地上徐徐铺展。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岸松
通讯员 石芳瑜 李家兴
图片来源 蛟河市委宣传部
责编 姜岸松 实习生孙小媛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