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
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用生命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丹东中院举办“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凝聚民族复兴力量”专题讲座,特邀新华社辽宁分社编委、高级记者于力担任主讲人,以亲历挖掘抗美援朝志愿军老英雄孙景坤事迹、深耕抗美援朝历史调研报道的一线实践,为干警们生动还原战火岁月中的英雄本色,让可感可知的英雄故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司法担当的鲜活教材。
![]()
于力,现任新华社辽宁分社编委、高级记者,深耕新闻战线三十载,先后获评新华社“百名优秀记者”、辽宁“十佳”记者、“辽宁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75年来,从战场归来的英雄们或深藏功名、或砥砺前行,而新闻人的使命,就是用真实的笔触留住这些‘活着的历史’,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依然能凝聚起奋进的力量……”于力从铭记、致敬、传承三部分,分享了自己近年来采写纪念抗美援朝精神新闻报道的宝贵经历与深刻感悟,展现了那些隐藏在新闻报道背后的感人至深、鲜为人知的故事。
“铭记” 篇章中,他讲述了初见孙景坤时,老英雄闻战歌敬军礼的动容以及周全弟截肢后练 “抱笔书法”、奔走宣讲的坚韧;“致敬”篇章中,他提及探访丹东大堡机场、鸭绿江 “姊妹桥” 等遗址,回忆当地 “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的支前热血;“传承” 篇章中,《铭记》栏目组抢救性采访500余名老兵,更念及宋群基病重仍核实史料、守护历史记忆的执着。这些报道背后的故事,让干警们读懂了精神传承的重量。
“劝君莫忘英雄血,一寸山河一寸功”。听完讲座后,丹东法院干警们纷纷表示,于力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得以透过历史的细节,触摸到抗美援朝精神的温度,作为法院干警,我们要把抗美援朝精神转化为维护群众权益、服务发展大局、化解矛盾纠纷的实际行动,用每一份严谨的判决、每一次高效的服务,让红色基因在司法实践中落地生根!
来源: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核丨黄艳辉
编辑丨秀 姿
制作丨李梦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