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园的长椅上,晨练过后的李大爷裹了裹外套,只觉寒风裹挟着刺骨的冷意突然袭来。他刚刚还跟老伙伴唠着家常,突然一阵胸口闷痛,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他慌乱中摸出口袋里常备的小棕瓶,一时竟手足无措。这一幕被沈医生看到,立刻跑过来帮忙,镇静地递上速效救心丸,指导大爷含服后快速拨打120。十几分钟后,大爷终于缓过劲来,身旁人这才长舒一口气。
![]()
或许你也见过类似的情景,或家人,或友人,总喜欢在冬天来临时随身备着一瓶速效救心丸。但你知道吗?很多人虽然买了速效救心丸,却并不清楚怎么用才真正有效,甚至关键时刻因用法错误失去了黄金抢救机会。随着气温骤降,心脏疾病发作的风险成倍增加,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更应警惕。
那么,速效救心丸到底能不能救命?哪些情况应该用,哪些情况不能用?正确的急救顺序又是什么?
每当冬日冷空气突然袭来,医院的急诊室总是格外忙碌。数据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平均升高2.9%,冬季心梗发生率较平时高出30%-50%。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大量临床研究不断证实的事实。
![]()
背后的原理很直白: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急速收缩、血压明显升高,心脏负荷陡增。对于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基础问题的人来说,这种突发应激甚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梗塞甚至猝死。
尤其中老年人,血管弹性减弱、动脉硬化普遍,一旦气温骤降早晚温差超出10℃,身体难以及时适应。国际多项研究指出,气温骤降相关的心脏事件高峰,往往集中发生在寒潮首日的24-48小时内。这就是为什么每到冬天,总有人突然倒下,让人“措手不及”,实则防不胜防。
很多中老年朋友家中常备速效救心丸,小瓶携带方便被视作“家庭救命丸”。那么,速效救心丸到底适用哪些情况,真的能挽救突发的心梗危险吗?
![]()
其实,速效救心丸主要适应于冠心病引发的心绞痛。当发生胸部闷痛、压迫感、伴随放射性疼痛(如左臂、下颌)等典型心绞痛症状时,及时含服可在3-5分钟内缓解心脏缺血,有助于争取时间等待救援。药物成分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如川芎、冰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但要注意,速效救心丸并不是万能“复活药”,它并不能替代抢救措施。对于心梗、严重心律失常或已失去意识的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仅是第一步,立即拨打120急救,才是关键生机所在。
剂量正确:一般推荐1次含服5-10粒,舌下含服,不要吞咽。若症状未缓解,可5分钟后再服1次,但如果连续3次症状仍未缓解,极有可能是急性心梗或其他严重情况,须马上就医。
禁止滥用:没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日常不应随意服用,更不是“预防用药”。
注意禁忌:低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前应谨遵医生指示;孕妇、哺乳期女性慎用。
常备但不过期:药瓶须妥善保存,切忌潮湿高温环境,关注保质期。
不少人忽略的一个细节是,有些“胸闷发作”其实并非心脏原因,如消化系统疾病或焦虑症状,此时盲目用药无效还可能造成延误。
气温骤降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防护,将风险降到最低。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建议,高危人群在冬季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护:
关注天气预报,温差大时及时添衣,尤其清晨和夜间外出要做好防寒。
避免剧烈运动,如晨练时建议选择室内或等到气温回升再锻炼。运动前做好拉伸热身动作。
![]()
合理饮食少油盐,多吃高纤维、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深色杂粮。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激烈情绪变化引发心脏负担。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心电图,发现异常尽早处置。
家庭有心血管基础病患者,家庭药箱应常备急救药物及就医急救卡片(写明疾病种类、禁忌药物等),以便突发时医生快速判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