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阖闾遗韵漫璜土,良渚星光映古河。 金氏诗书香史册,一城故事载风歌。
当这四句诗在唇齿间流转,眼前便铺开了一幅属于璜土的画卷——它卧在江阴西乡,紧挨着常州府的烟火,却藏着从春秋到现代的千年光阴。
![]()
你或许会好奇,为何这座乡镇能在西乡中透出几分“洋气”?为何它的泥土里,既埋着吴王太子的传说,又闪着良渚文明的微光?不如跟着文字,一起走进璜土,听听那些藏在地名、家族与古迹里的故事。
![]()
同是江阴西乡,璜土的气质总显得格外特别。若说其他乡镇带着水乡的质朴,璜土却多了几分若有似无的“都市感”,想来该是沾了隔壁常州府的光。那座千年府城的气息,像轻柔的风,越过边界,悄悄给璜土镀上了一层不一样的韵味。而这份特别,早在春秋时期便埋下了伏笔——相传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早年曾是分封于此的公子光,他的太子最终安息在这片土地上,“璜土”最初或许叫“皇土”,便是因这吴王姬光太子墓而来。你看,连地名的源头,都牵着一段王侯往事。
![]()
更让人惊叹的是,璜土境内那占了一半利城的地方,说不定就是当年伍子胥为公子光建造的阖闾小城雏形。而穿流利港、璜土与西石桥的渔浦河,可不是普通的河流——想当年春秋争霸,吴国要通往中原,这条由伍子胥开凿的水道,便是唯一的北大门。千年前,这里该是帆影点点、舟楫往来的繁忙景象,商船载着吴地的丝绸、粮食,顺着河道驶向远方,也将吴国的文明与霸气,播撒到中原大地。如今河水依旧流淌,只是少了当年的喧嚣,却默默把那段争霸的历史,藏进了粼粼波光里。
![]()
![]()
![]()
![]()
![]()
![]()
![]()
![]()
![]()
![]()
后来,石庄并入璜土,更给这片土地添了厚重的文明底色——那便是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当考古工作者拨开层层泥土,那些精美的玉器、规整的墓葬、复杂的水利遗迹,仿佛在诉说着五千年前这里的繁华。这可是江阴大地上最早的文明曙光啊!难怪璜土的文化底气如此充足,它的地下,沉睡着整个江南地区青铜时代之前的文明密码。
![]()
![]()
说起璜土的语言,也是件有趣的事。在不少江阴东乡人听来,璜土、石庄、利港、西石桥、申港的方言都带着“嗲佬”“你郭我郭”的腔调,难分彼此。可细听之下,差别便显出来了:申港话多了几分“粳呛”的硬朗,利港话带着点“侉”味,石庄话偏硬,唯有璜土话,透着一股“糯熟”的绵柔。就像煮得恰到好处的江南糯米,不粘牙,却带着清甜的韧劲。这份文气的腔调,倒也和璜土的历史气质暗暗相合。
![]()
![]()
不过,璜土成为集镇的时间,可比它境内的利城晚多了。利城在梁代时便是江阴郡下辖的县城,一千五百年前就已名声在外。而璜土,在漫长的岁月里,先是属于良信乡,后来又归利城乡、前周乡管,周边的集镇都当过乡里的中心,它却只是宋以后江阴东西邮路上的一个“黄土铺”——说白了就是个邮路驿站,供往来的驿卒歇脚、换马。后来人们觉得“黄土”二字太朴实,便添了个“王”字旁,成了“璜”。这一字之改,仿佛点石成金,“璜”乃半壁玉,一下子让这片土地从“土”气变得有了“玉”的温润,连带着好日子也慢慢来了。
解放后,璜土成了乡、人民公社的驻地,连曾经赫赫有名的利城,都有一半成了它下属的村子。改革开放后,璜土的经济更是一路腾飞,很快超过了周边乡镇,成了澄西地区的经济典范。可它从没有丢了自己的文化根脉——近现代的璜土大岸金家,便是江阴数一数二的诗礼传家大族。金武祥是清末民初的文人领袖,诗文、方志、藏书无所不精,笔下的文字藏着家国情怀;金国琛则是武林豪杰,在乱世中以武力守护一方安宁,一文一武,皆是江阴拿得出手的人物。更让人骄傲的是,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先生,还是璜土金家的外孙——原来,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传统文人,还滋养了胸怀天下的革命先驱。
![]()
隔壁西贯的屠家,也丝毫不输金家的书香底蕴。乾隆年间的进士屠绅,竟是位让鲁迅先生都刮目相看的小说家。他写的《蟫史》,以奇幻的笔法描绘世间百态,字里行间藏着对社会的洞察,即便放在今天读,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文学魅力。你看,璜土的土地上,不仅有王侯将相的传说,更有文人墨客的风骨,这便是它最动人的地方。
![]()
我第一次去璜土,还是在大学读书时。那年放假,我跟着刚调去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的父亲,去看姬光太子墓。我们在龙虎塘往璜土方向的一个小站下了车,往南走了没多久,就看见那座不算高的姬墩山。山不雄伟,却透着一股沧桑,仿佛在默默守护着地下的千年往事。后来我们还去了金家所在的大岸上,那时的那里,不过是杂草丛生的土墩,散落着几间老房子,加上是冬天,到处都是荒荒的景象,我心里没多少兴致。回家后想找些相关资料,却一无所获,那次行程,只能算是“到此一游”。
![]()
![]()
可许多年后,随着地方史资料的不断发掘与披露,姬墩山、大岸金家、利城、篁村这些地方,才慢慢被人们重视起来。想起那个年代,关注这些古迹的,大概也只有文化部门的寥寥几人。他们像守护者,在岁月里默默记录、整理,生怕这些珍贵的历史被遗忘。
![]()
八十年代后期,我调入市委宣传部,去璜土的机会多了起来。那时社会对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渐渐提高,再次踏上曾经去过的地方,心境已完全不同。只是可惜,不少古迹在岁月里遭到了更多损坏——姬墩山虽被重视,可金武祥这样的文化名人,依然没被太多人知晓。其实那个时候,就算是刘天华、刘半农这样的文化大家,也只是被少数宣传文化工作者记挂着,可见守护文化遗产,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进入九十年代,璜土成了守护江阴西大门的耀眼明珠,经济飞速发展。小时候赫赫有名的璜土水蜜桃,渐渐被异军突起的璜土葡萄取代,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吸引着四方游客。可我始终觉得,璜土最珍贵的,还是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历史文化——从良渚文明的曙光,到春秋争霸的印记,再到明清文人的风骨,这些都是江阴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再去璜土,高楼多了,马路宽了,葡萄产业园里满是生机,可姬墩山依然静静地立在那里,高城墩遗址被妥善保护,金家老宅的砖瓦间还能寻到当年的书香。它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翻开新的篇章时,从未忘记把旧的故事好好珍藏。而那些故事,也在岁月的滋养中,成为璜土最动人的底色,吸引着我们一次次走近,去聆听它跨越千年的文明回响。
![]()
(完)讹误烦君勤指摘!谬言烦卿多指正!_注:故事均智能采集于网络,有误的地方务必请多指正,意见集合后会再发布!关注我,江阴故事讲不完!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