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肚子胀气,小脸憋得通红,哭闹不止,可把家长们心疼坏了。别着急,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几个轻松应对宝宝胀气的妙招,让宝宝的小肚子重新舒适起来。
腹部按摩
1. 准备工作:在给宝宝按摩前,先营造一个温暖、安静的环境,室温最好保持在25 - 28℃。家长洗净双手,将指甲修剪圆润,避免划伤宝宝娇嫩的皮肤。可以在手上涂抹一些婴儿专用的润肤油或者橄榄油,既能起到润滑作用,又能减少对宝宝皮肤的摩擦。
2. 按摩手法: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家长以宝宝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动作要轻柔、缓慢,就像画圈圈一样,每次按摩10 - 15分钟,每天可以进行2 - 3次。顺时针按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缓解宝宝胀气。按摩过程中,如果宝宝感觉舒服,可能会停止哭闹,甚至露出惬意的表情;要是宝宝哭闹加剧,可能是手法过重或者宝宝不适应,这时要及时调整。
正确喂奶姿势
1. 母乳喂养姿势:妈妈在喂奶时,要让宝宝的身体处于一条直线上,头部和身体保持自然伸展,不要扭曲。可以采用摇篮式、侧卧式等姿势喂奶。比如摇篮式,妈妈将宝宝抱在怀里,宝宝的头枕在妈妈的手臂上,身体斜躺在妈妈怀里,妈妈用另一只手托住乳房,让乳头对准宝宝的嘴巴。这样能保证宝宝在吃奶时,嘴巴能充分含住乳晕,避免吸入过多空气。
2. 奶瓶喂养姿势:用奶瓶喂奶时,要让奶瓶保持一定倾斜度,使奶液充满奶嘴,防止宝宝吸入空气。宝宝的头部要稍微抬高,高于身体,这样可以减少空气进入胃部。而且,要根据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的奶嘴,奶嘴孔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空气。比如,新生儿适合使用圆孔小号奶嘴,随着宝宝长大,再更换合适型号的奶嘴。
拍嗝
1. 拍嗝时机: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瓶喂养,在宝宝吃奶过程中或吃完奶后,都要及时给宝宝拍嗝。一般来说,宝宝吃一会儿奶后,可以暂停一下,给宝宝拍嗝,然后再继续喂奶。喂完奶后,也要进行拍嗝,避免宝宝在平躺后,胃里的气体上升,引发吐奶和胀气。
2. 拍嗝方法:常见的拍嗝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让宝宝的头靠在家长的肩膀上,家长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另一只手呈空心状,从宝宝背部下方轻轻往上拍,拍到宝宝打嗝为止。另一种方法是让宝宝坐在家长腿上,家长用一只手支撑宝宝的胸部和头部,另一只手同样呈空心状,在宝宝背部轻轻拍打。拍嗝力度要适中,太轻可能无法让宝宝打嗝,太重又会让宝宝不舒服。
适当运动
1. 被动操:宝宝清醒时,可以给宝宝做一些简单的被动操。比如,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家长轻轻握住宝宝的双腿,做屈伸运动,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每次做10 - 15下,每天2 - 3次。这种运动能够促进宝宝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减少胀气。另外,还可以轻轻拉伸宝宝的手臂,做一些扩胸运动,同样有助于缓解宝宝胀气。
2. 俯卧练习:在宝宝吃完奶一段时间后,让宝宝趴在床上进行俯卧练习。不过要注意,旁边一定要有家长看护,避免宝宝口鼻被捂住。俯卧时,宝宝会自然地抬头、挺胸,这不仅能锻炼宝宝颈部和背部肌肉,还能对腹部产生一定压力,促进气体排出。每次俯卧时间不宜过长,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0 - 15分钟,每天可进行2 - 3次。
注意饮食
1. 母乳喂养妈妈的饮食: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的饮食对宝宝有直接影响。妈妈要避免吃容易引起宝宝胀气的食物,比如豆类、洋葱、大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导致宝宝胀气。妈妈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水果等,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减少宝宝胀气的风险。
2. 奶粉喂养宝宝的饮食: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经常胀气,家长可以考虑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是否需要更换奶粉。有些宝宝可能对奶粉中的某些成分不耐受,导致胀气。比如,部分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或乳糖不耐受,这时可以选择特殊配方奶粉,如深度水解奶粉或无乳糖奶粉,帮助宝宝缓解胀气问题。
宝宝胀气虽然常见,但通过这些妙招,家长们就能轻松应对,让宝宝远离胀气困扰,健康快乐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