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消费不用刺激,中国人不花钱不是因为穷,3大痛点封住很多人钱包

0
分享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在全球消费版图中,一组对比格外引人注目:美国人口仅占世界总量的3.6%,却贡献了全球30%的消费额;而中国人口接近全球五分之一,消费份额却只有12%。

换算一下,同样是十几亿人的规模,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按常理讲,生活水平提高了,谁不希望改善饮食、更新家电,或是带着家人去远方看看风景?



可现实是,很多人银行卡里的数字在增长,消费意愿却始终提不起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不愿花钱,而是内心深处的多重担忧尚未化解,这才导致大家宁愿把钱压在账户里也不愿轻易动用。

每当谈到提振经济,总有人主张“刺激消费”,但细想之下,消费真的需要被“刺激”吗?它更像田间作物,只要生长环境适宜,自然会蓬勃生长。所谓适宜的土壤,归根结底就两个条件:收入有保障,生活无后顾之忧。



设想一个人每月工资按时到账,工作稳定无需担心裁员,家人生病能及时就医且费用可控,孩子上学不必托关系、付天价赞助费,他还会克制自己的开销吗?大概率不会。

他可能会为厨房添置一台节能高效的冰箱,给伴侣买一件心仪已久的外套,甚至报名参加烹饪课程学习制作甜点——这些行为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日常变得更温暖、更有滋味,根本不需要外界推动。



但现实中,许多人的财务状态并非如此从容。工资一到账,先扣除房贷车贷,再预留一笔应急资金,剩下的才敢用于买菜做饭和日常用品。不是不想提升生活质量,而是总觉得未来还有大笔支出等着填补,必须留足“保命钱”。

与其反复呼吁拉动内需,不如深入探究: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人们放开手脚消费?不少人以为,收入高低直接决定消费多少。



但实际上,敢不敢花钱,关键看对未来收入是否具备持续性预期,这正是经济学中的“消费倾向”。比如一年赚100万元,愿意花掉90万元,消费倾向就是90%;若只敢花30万元,倾向仅为30%。

而这一比例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当前收入,而在于对明天能否继续赚钱的信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像公务员或中小学教师这类职业,岗位相对固定,只要不出现重大过失就不会失业,薪资发放准时规律,因此他们在消费上更为从容:周末可以去看一场音乐会,假期安排亲子短途旅行,甚至自费报名瑜伽班或健身私教课。

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下个月的工资一定会到账,消费时不会有心理负担。反观餐饮服务员或个体餐馆经营者,则完全不同。



服务员的收入往往依赖于客流与提成,一旦进入淡季,客人稀少,收入可能骤减一半以上;小饭馆老板更是压力重重,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几天没有营业额,房租、水电、员工薪酬却一分都不能少。

他们口中常说的“吃了上顿没下顿”,并非夸张说法,而是真实反映对未来收入极度不确定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手头有些积蓄,也会选择存着不动,因为这笔钱很可能是应对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线。除了收入波动之外,还有三大刚性支出长期压制着普通家庭的消费冲动。

这三项几乎贯穿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财务负担,也是促使无数人节衣缩食、坚持储蓄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医疗支出。尽管全民医保已基本覆盖,但一旦遭遇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重症等,大量进口药、靶向治疗药物并不在报销目录之内。一次完整疗程动辄花费数十万元,足以掏空一个普通家庭多年积攒的存款。

其次是子女教育投入。从幼儿阶段开始,各项开支便接踵而至:优质私立幼儿园每月收费数千元,小学阶段报读数学英语辅导班,年均支出轻松突破数万元。



有家长做过统计,从孩子出生到完成大学学业,仅教育相关花费就高达几十万元,若考虑出国留学,金额更是翻倍增长。为了孩子的前途,许多家庭主动压缩自身消费:减少衣物购置、取消聚餐娱乐,将资源优先倾斜给下一代。

第三是养老准备。当代年轻人普遍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压力,父母的晚年照护成为心头重担。虽然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但多数老人领取的养老金仅能满足基本温饱。



一旦需要长期护理,要么聘请专业护工,月均成本数千至上万元;要么由子女辞职照料,牺牲个人职业发展。无论哪种方式,都意味着高昂的隐性或显性支出。

此外,近年来物价走势也在悄然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不少商品价格呈现下行趋势,无论是服装、图书,还是汽车、房产,似乎都在变得“更便宜”。



然而这种降价并未激发更强购买欲,反而让民众更加谨慎。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频繁发起价格战,短期内消费者确实享受到实惠,但从长期来看,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不容忽视。

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迫使企业采取裁员、降薪等方式控制成本,进而削弱了劳动者对收入前景的信心,进一步抑制了消费意愿,形成负向循环。



与此同时,通货紧缩的风险也让公众对经济走向保持警惕。当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人们倾向于认为未来还能以更低价格购入,因而推迟当下消费计划,等待所谓“最佳时机”。

这种集体性的观望情绪进一步削弱市场需求,使得经济回暖进程更加艰难。



即便忽略上述经济因素,中国人在消费态度上的保守,也植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俭持家,“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理念早已融入民族性格。

这种文化基因让人们在面对消费选择时本能地趋于审慎,避免铺张浪费。



同时,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家庭责任与代际传承。个人不仅要为自己负责,更要为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承担义务。

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住房支持和生活保障,许多父母甘愿牺牲当下的生活质量,省吃俭用,将资金储备起来留给下一代。这种强烈的家族责任感,在无形中压抑了个体的即时消费需求。



再加上近几年疫情带来的冲击,让更多人切身感受到生活的不确定性。那段时期,不少人经历了停工停业、收入锐减甚至失业困境,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因此疫情过后,公众普遍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储蓄意愿显著上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为何迟迟未能充分释放?答案其实非常清晰:并非群众缺乏消费意愿,而是让他们安心花钱的前提条件尚未建立。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不是喊口号式地鼓励消费,而是系统性地帮助大众解除后顾之忧。例如,如何让外卖骑手、自由职业者、小店主等灵活就业群体获得更稳定的收入预期?可以通过扩大医保补贴范围、设立专项失业救助机制等方式,增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

又该如何缓解看病贵、上学难、养老愁这三大难题?可行路径包括:逐步将更多高价进口药品纳入医保报销体系,加强对校外培训收费的监管以遏制乱涨价,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才是激发消费活力的根本所在。

等到那一天,人们不再因一场大病而陷入债务深渊,不再为孩子择校焦头烂额,不再为退休后的生活来源发愁,消费自然会水到渠成地活跃起来。

届时无需任何动员,大众便会主动为品质生活买单。中国在全球消费总额中的占比,也将逐步向其人口比重靠拢。

毕竟,谁不渴望过上更舒适的日子呢?只要心中不再充满焦虑,手中的积蓄终将转化为提升幸福感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11 00:20:03
虐待继女致死的“蛇蝎继母”被决定执行死刑!生母也应该反思!

虐待继女致死的“蛇蝎继母”被决定执行死刑!生母也应该反思!

历史伟人录
2025-11-15 15:14:18
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乱象的思考

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乱象的思考

白浅娱乐聊
2025-11-15 10:27:06
仅剩2000多万人?比乌克兰投降更可怕的事情是,再打可能亡国了

仅剩2000多万人?比乌克兰投降更可怕的事情是,再打可能亡国了

历史求知所
2025-11-11 07:05:03
至此,蔡振华留下的王牌全部打完了

至此,蔡振华留下的王牌全部打完了

中场阴谋家
2025-11-01 08:18:57
日本炒作“台海危机”遭特朗普打脸,美国转头卖给岛内3.3亿装备

日本炒作“台海危机”遭特朗普打脸,美国转头卖给岛内3.3亿装备

书房点兵
2025-11-15 15:14:28
副院长与门诊副主任不雅照,背后的警示?

副院长与门诊副主任不雅照,背后的警示?

小小一米月儿
2025-11-08 08:57:20
陪玩陪睡不够!集体开嫖、舔手指、目无王法,阴暗面彻底藏不住了

陪玩陪睡不够!集体开嫖、舔手指、目无王法,阴暗面彻底藏不住了

好贤观史记
2025-11-09 21:58:39
都是谁在买?1899元的iPhonePocket开售即售罄,39.9元高仿已现

都是谁在买?1899元的iPhonePocket开售即售罄,39.9元高仿已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16:17:37
毛主席一生顶天立地,去世后警卫员却透露:主席其实有“三怕”

毛主席一生顶天立地,去世后警卫员却透露:主席其实有“三怕”

明月清风阁
2025-11-15 15:20:10
日本开始备战:防卫省官员叫嚣优先击沉福建舰,主流媒体配合疯狂

日本开始备战:防卫省官员叫嚣优先击沉福建舰,主流媒体配合疯狂

李子橱
2025-11-12 07:32:54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刘哥谈体育
2025-11-02 14:32:38
美国:不许用美国技术的光刻机!中国:不许使用中国资源的光刻机

美国:不许用美国技术的光刻机!中国:不许使用中国资源的光刻机

诗意世界
2025-11-15 13:19:32
1955年,刘少奇建议取消陈毅的元帅军衔,却遭到了周总理的反对

1955年,刘少奇建议取消陈毅的元帅军衔,却遭到了周总理的反对

元哥说历史
2025-10-17 23:58:54
关晓彤因为王安宇,绿了鹿晗!?

关晓彤因为王安宇,绿了鹿晗!?

八卦疯叔
2025-11-15 10:24:34
U17世界杯法国vs哥伦比亚现大规模群殴,球员家长均参与其中

U17世界杯法国vs哥伦比亚现大规模群殴,球员家长均参与其中

懂球帝
2025-11-15 10:09:04
陈慧琳演唱会穿搭性感,三角裤衩造型很完美?

陈慧琳演唱会穿搭性感,三角裤衩造型很完美?

娱乐领航家
2025-11-14 23:00:03
举重女子87公斤以上级:奥运冠军李雯雯无缘金牌,小将李闫夺冠

举重女子87公斤以上级:奥运冠军李雯雯无缘金牌,小将李闫夺冠

全景体育V
2025-11-14 21:44:39
北京协和医院5+2轻断食,冬季用效果最好,7天减掉10斤?

北京协和医院5+2轻断食,冬季用效果最好,7天减掉10斤?

鬼菜生活
2025-11-15 09:18:20
案情越来越清晰!长治“狗咬人引发命案”的致命伤,或与被告无关

案情越来越清晰!长治“狗咬人引发命案”的致命伤,或与被告无关

火山诗话
2025-11-14 08:58:55
2025-11-15 16:51:00
青梅侃史啊 incentive-icons
青梅侃史啊
我,不值得关注,可你偏偏来了
1933文章数 2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争议!评委张艺谋被质疑保送易烊千玺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17是个好名字!iPhone 17/小米17系列都大获成功:首月销量大涨超20%

教育要闻

七年级计算,很多同学不会化简求值

数码要闻

曝疑似小米Watch S5将支持UWB技术 采用表冠设计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