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俄乌局势又出现了新的拐点。10月16日,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通话。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通话是由俄方主动发起的。通话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高级官员的消息称,普京在通话中明确提出一个条件:乌克兰必须完全放弃对顿涅茨克地区的控制,包括那些现在还没被俄军拿下的部分。只有这样,俄方才愿意讨论停火。
这其实是一个信号。和8月份阿拉斯加峰会相比,普京的要求有所收缩。他愿意放弃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部分地区的控制权,换取顿涅茨克的“完全归俄”。对外界来说,这看起来像是在释放善意,但在政治现实中,这更像是一种谈判姿态。
![]()
而就在第二天,剧情出现了更戏剧性的转折。10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与泽连斯基进行了面对面的会晤。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这场会晤充满火药味。特朗普多次情绪激动,甚至当面爆粗口,训斥泽连斯基“应该现实一点”。
特朗普对泽连斯基说,你正在输掉这场冲突,普京如果想,就能彻底摧毁你。他甚至拿起一张乌克兰战场地图,当场扔到桌上,说自己“看腻了这些红线”,还讽刺地补了一句:“我根本就没去过那儿。”
更令人吃惊的是,特朗普在会晤中多次引用普京的说法,称这场冲突其实是“特别行动”,不是“战争”。他公开表示支持“就地停火”,也就是以目前战线为界,立即停止交火。
要知道,就在几天前,特朗普还公开放话,说要“让普京为战争付出代价”,还扬言俄罗斯经济快要崩溃了。现在突然转向,这种反复,确实让外界看不透他的真实立场。
![]()
从这几天的互动中,我们大致能看出三点关键信息。
第一,泽连斯基现在几乎成了“被摆布的一方”。特朗普的态度并不只是个人情绪,更可能是白宫有意放出的信号。通过这种强硬姿态,美国一方面想对俄罗斯展示“我们能控局”,另一方面,也在逼迫乌克兰接受现实。
从政治层面看,美国已经开始厌倦这场“无止境的战争”。战争消耗太大,欧洲的负担太重,而美国内部的民意也在转变。很多美国选民已经不想再为乌克兰买单。特朗普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要在“强硬”与“撤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第二,普京确实在释放“停火意愿”。战争拖得太久,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明显压力。虽然俄方表面上还在扩军、还在打,但内部压力已经累积。普京现在的策略,很可能是“开高价以求谈判”。他先提出一个乌克兰肯定拒绝的条件,然后再慢慢往下调,为未来的谈判留出空间。
第三,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并不简单。表面上,他似乎想推动停火,但从美国整体利益来看,维持这场冲突,反而对他更有利。
为什么?因为只要战争不结束,美国就能继续向欧洲卖军火。战争每多一天,美国的军工企业就能多赚一笔。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冲突会让欧洲一直被俄罗斯牵制,这意味着欧洲无法独立,必须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伞。
![]()
换句话说,乌克兰不是特朗普手中的“包袱”,而是一个“工具”。他既可以拿它对俄罗斯施压,也可以拿它来绑定欧洲。至于乌克兰本身的命运,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优先级。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背后反映的是一场权力重组的博弈。俄罗斯希望用战争换取战略缓冲,美国希望用冲突维持全球主导,而欧洲则被动地承担成本。至于乌克兰,它已经不再是战争的主角,而是被各方利用的棋子。
未来的走向,关键要看美国是否真的切断对乌军援。一旦美国减少支持,乌克兰的防线很可能在几个月内崩塌。但如果特朗普只是“说说”,继续维持这种半推半就的局面,那么俄乌冲突就会像一个“拖不死”的病人,继续耗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