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自量力!新加坡总统劝说中国:不要自给自足,不要跟美国搞对抗

0
分享至

最近,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番话,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他对着全世界,语重心长地“劝告”中国:别再追求什么都自己造的“自给自足”了,也别总想着跟美国搞对抗,中美之间应该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点”。

这话听着好像挺有道理,毕竟谁都希望世界和平,大家和气生财多好。但咱们要是坐下来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味道不太对。

这番听起来像是“和事佬”的金玉良言,真的客观公允吗?还是说,这背后藏着一番精打细算的小算盘?

罪魁祸首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现在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到底是谁先挑起来的?这些年,美国挥舞着关税大棒,动不动就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

把上千家中国高科技公司拉进“实体清单”,说不卖给你芯片就不卖给你;甚至还到处游说盟友,要求他们一起在技术上围堵中国。

可以说,是美国先打破了原有的游戏规则,把合作的桌子掀了一半。

面对这种指着鼻子来的打压,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坐以待毙吧?中国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可到了新加坡官员嘴里,这一切似乎都变了味。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他们对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战和技术封锁避而不谈,反而把矛头对准了中国的反击,劝说中国不要“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这就好比,一个壮汉冲进你家又打又砸,旁边看热闹的人不去劝阻壮汉,反而拉着你的胳膊说:“哎呀,你别还手啊,还手会把事情闹大的,你应该跟他好好谈谈,寻求一个平衡。”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荒唐?

这种明显“拉偏架”的言论,很难让人相信它是出于一片公心。

它实际上是在维护一种不平等的秩序:强者可以随意制定规则并惩罚他人,而弱者只能默默承受,不能反抗。

更有意思的是,尚达曼总统似乎对“自给自足”这个词有很深的误解。

他把它描绘成一种关起门来、不与外界交往的封闭行为。但凡了解中国发展战略的人都知道,中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

中国追求的,压根就不是什么都自己包办的“完全自给自足”,而是在那些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命脉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疼过,所以才懂。

从芯片到工业软件,再到高端光刻机,一次又一次的“卡脖子”事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业命脉、科技命脉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了出去,随时可能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纸禁令而陷入瘫痪。

所以,中国下大力气搞研发,努力突破技术瓶颈,不是为了跟谁赌气,更不是为了孤立自己,而是为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能有一份安身立命的底气,为了在别人断供的时候,我们自己有得用,不至于束手无策。

新加坡目的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新加坡自己不也在搞“自给自足”吗?

为了摆脱对邻国马来西亚的水源依赖,新加坡早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2061年淡水自给计划”,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新生水技术。

当新加坡为了保障自己的水资源安全而未雨绸缪时,全世界都称赞他们有远见、有战略眼光。

可怎么一到了中国这里,为了不在芯片、粮食这些更要命的领域被别人卡脖子,同样的努力就变成了“搞对抗”、“破坏全球秩序”了呢?


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它背后透露出的真实逻辑其实是:在我设定的分工体系里,你可以做世界工厂,但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我手里。

所谓的“相互依赖”,更像是“你依赖我,我主导你”的不平等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新加坡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番听起来既不公平又有点双标的话呢?难道他们真的不理解中国的处境吗?

答案可能没那么简单,这背后,藏着新加坡自己深深的焦虑。

新加坡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的咽喉。这条“黄金水道”是连接东西方海上贸易的生命线,新加坡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航运和金融中心之一。

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战略布局的调整,新加坡的这种“躺赢”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为了破解所谓的“马六甲困局”,确保自己的能源和贸易通道安全,正在积极推动贸易路线的多元化。


横贯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让陆路运输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巴基斯坦合作的瓜达尔港,直接打通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更具颠覆性的,是随着全球变暖而逐渐显现价值的北极航道,一旦成熟,从中国到欧洲的航程将大大缩短。

这些新的贸易路线,就像一把把尖刀,正在一点点切分原本属于马六甲海峡的蛋糕。

每多一条新通道,新加坡的战略价值和经济利益就会被稀释一分。

所以,尚达曼总统的这番话,与其说是给中国的建议,不如说是为新加坡的未来发出的呼喊。他希望那个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旧全球化秩序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希望中国能回到那个大家熟悉的轨道上。但问题是,他把对象搞错了。

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其发展的逻辑和生存的法则,注定与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不同。把国家的经济命脉、科技命脉完全寄托于别人身上,对中国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题,答案只有一个——绝不可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1月11日俄乌:停火前的最大战役

11月11日俄乌:停火前的最大战役

山河路口
2025-11-11 18:05:04
曾琦医生的事还没过去,又来个劲爆的!

曾琦医生的事还没过去,又来个劲爆的!

诗意世界
2025-11-11 10:42:51
常州小米SU7爆燃原因曝光:改装过的锂电池着火

常州小米SU7爆燃原因曝光:改装过的锂电池着火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1 15:48:49
太荒唐了!湖南人民医院事件原因流出,视频拍摄者竟然是他

太荒唐了!湖南人民医院事件原因流出,视频拍摄者竟然是他

平老师666
2025-11-10 12:52:30
高市早苗闯了大祸,日方意识到大事不妙!中国有权在日本驻军

高市早苗闯了大祸,日方意识到大事不妙!中国有权在日本驻军

时时有聊
2025-11-11 07:19:55
男子殴打93岁母亲后续!扇耳光、拽头发,人已被抓,打人原因曝光

男子殴打93岁母亲后续!扇耳光、拽头发,人已被抓,打人原因曝光

180视角
2025-11-11 15:43:25
皮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多名院士发现:常吃皮蛋的人,有5变化!

皮蛋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多名院士发现:常吃皮蛋的人,有5变化!

徐云流浪中国
2025-11-11 16:29:53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史纪文谭
2025-11-11 14:16:47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懂球帝
2025-11-11 18:52:03
美福特号航母进入加勒比海

美福特号航母进入加勒比海

界面新闻
2025-11-11 22:44:34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暂停实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答记者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暂停实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答记者问

界面新闻
2025-11-11 22:04:28
进博会见到唐嫣啦!说实话这腿有点吓到我了!她是不是都不吃饭?

进博会见到唐嫣啦!说实话这腿有点吓到我了!她是不是都不吃饭?

可乐谈情感
2025-11-11 15:21:22
一罐顶奢奶粉,如何铸就中国高端质造的新标杆?

一罐顶奢奶粉,如何铸就中国高端质造的新标杆?

市值Observation
2025-11-11 09:37:40
梅西:明年是一届特殊的世界杯;我不想成为球队的负担

梅西:明年是一届特殊的世界杯;我不想成为球队的负担

懂球帝
2025-11-11 20:30:09
央视直播,国足VS越南,冲3-0开门红,邵佳一督战,首发11人浮现

央视直播,国足VS越南,冲3-0开门红,邵佳一督战,首发11人浮现

球场没跑道
2025-11-11 21:34:38
16级大风+大暴雨!具有灾难性破坏力!今年最大的台风要来了

16级大风+大暴雨!具有灾难性破坏力!今年最大的台风要来了

深圳晚报
2025-11-11 07:59:35
震惊!撞了仨人,她第一眼在乎居然是自己的摩托车

震惊!撞了仨人,她第一眼在乎居然是自己的摩托车

熊太行
2025-11-11 18:01:42
持有大量现金,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持有大量现金,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请辩
2025-11-11 14:32:04
赵鸿刚参加扇耳光大赛后公布病历 医生:完全恢复已不可能

赵鸿刚参加扇耳光大赛后公布病历 医生:完全恢复已不可能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1 13:52:04
多通报多暗访!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带着隐患线索进驻地方

多通报多暗访!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带着隐患线索进驻地方

南方都市报
2025-11-11 16:18:06
2025-11-11 23:40:49
趣史微视频 incentive-icons
趣史微视频
历史可以很严肃,也可以很好玩
2864文章数 106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数码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舒淇,东亚女孩的恨海情天

数码要闻

小米首款NAS下月见

教育要闻

早晚自习两开花,成绩依旧不回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