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中心记者:龙丹 摄影报道
通讯员:吕伟良
![]()
资料图片
桂北群山深处,139万亩香杉林海连绵起伏,翠绿如涛。广西壮象木业智能化生产车间里,经过几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香杉板材整齐码放,正等待发往东南亚、欧洲等地。“今年上半年外贸销售额同比增长35%,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全球竞争力。”企业副总经理荣波的话语,正是融安县深耕“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
资料图片
生态筑基:从“绿色资源”到“产业根基”
融安的香杉传奇,始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这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润,红黄壤保水保肥,600年的种植历史孕育出材质优良、气味香醇的独特品种。如今,全县香杉蓄积量超千万立方米,年采伐量达60万立方米以上,撑起全国香杉产业半壁江山。
“绿水青山不能只当风景看。”融安县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与广西林科院合作研发良种培育技术,香杉成材时间从20年缩短至12年,每亩蓄积量提升2立方米以上。板榄镇43万亩香杉林里,“林下种药、林间养鸡”的立体模式随处可见,既保护了生态,又让林地亩均收益提升三成。科学培育与生态种养的结合,让香杉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常青树”。
![]()
10月21日拍摄的融安县大森林木业有限公司。(龙丹 摄)
科技赋能:从“传统制造”到“绿色智造”
在融安大森林木业的生产车间,5G智能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技术员莫昔华轻点屏幕,就能精准掌控从切割到压合的全流程,“单人值守每天能产2400张板材,能耗还下降不少。”这家企业早在2022年就拿下广西首张实木生态板绿色认证,如今通过蒸汽供热改造,每年减少颗粒物排放1.2吨、二氧化硫3.5吨。
科技赋能让绿色发展更有底气。融安县主导制定全国香杉实木生态板团体标准,引导230余家加工企业升级改造。壮象木业建立“育苗——种植——加工”全链条质控体系,不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斩获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远销法国、迪拜等10余个国家。目前全县香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形成从板材到定制家具的高附加值链条。
![]()
10月21日,在融安县大森林木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板材进行测试。(龙丹 摄)
品牌出海:从“区域特产”到“国际名片”
“依托广西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我们的生态板在东南亚市场很受欢迎。”荣波指着出口订单介绍,壮象木业的香杉产品凭借环保特质,在东盟国家的家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数据显示,融安香杉板材已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年出口额持续攀升。
品牌建设让“融安香杉”金字招牌愈发响亮。目前全县拥有“壮象”等中国十大生态板品牌,4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认证,“中国香杉板材之乡”“中国香杉木生态板之都”等荣誉相继落地。实现 “一片叶子带动三产融合” 的新突破。
![]()
资料图片:在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装卸香杉板材。(卫纲 摄)
富民兴县:从“产业升级”到“共享成果”
香杉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红利。在壮象、大森林等企业,1万余名从业人员中不乏脱贫户,人均年工资超3万元。板榄镇村民韦大哥算了笔账:“家里种了10亩香杉,每年还能在加工厂务工,年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
政府的精准扶持让致富路更宽广。2016年以来,融安县累计发放香杉种植奖补2367万元,提供良种苗682万株,带动1.3万户贫困户增收。3320户扶贫户通过贷款入股企业,每年享受8%分红,实现“企业发展、群众致富”的双赢。
![]()
资料图片:在大森林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作业。(卫纲 摄)
从郁郁葱葱的林海到飘香海外的板材,从传统种植到智能智造,融安用实践证明:守护绿水青山,方能收获金山银山。如今,这片桂北大地正以香杉为笔,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本条微信为“融安县融媒体中心”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署名!
值班总编:滕以洪值班校对:郑思敏
责任编辑:尹 丹责任校对:李朝杏
责任监制:莫意春
爆料、投稿、合作、领奖、咨询
联系电话: 696002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