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场由电商补贴引发的行业生存战正在这个“双十一”激烈上演。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自今年10月9日起,各大电商平台便纷纷启动"双十一"预售及促销活动,为这场"史上最长、最早"的购物狂欢季拉开序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双十一"大促的正式启幕,多个电商平台的名酒补贴价再次刷新市场底线……
1
电商价格击穿“底线”不可避免?
众所周知,近年来每逢“618”“双十一”等大促节点,电商平台纷纷将名酒作为重要的引流利器,通过大幅补贴吸引消费者下单。
今年“双十一”刚刚启动,各大平台的名酒价格战便已打响。部分平台上,53度飞天茅台经过补贴后价格已跌破1700元/瓶,汾酒青花30更是低至700元/瓶以下,多个品牌名酒的售价甚至低于线下批发价,价格倒挂现象严重。
![]()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面对汹涌的线上流量,不少线下渠道商只能眼睁睁看着客户流失,却难以有效应对。
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正逐渐形成“线上浏览—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闭环消费习惯。在比价软件加持下,“体验经济”与“价格敏感”双重作用,不断击穿白酒的价格体系。从千元级高端酒到几十元的大众酒,无一不被消费者反复比较。
从消费心理来看,购买同一款酒时,消费者倾向于选择价格最低的渠道。过去受限于信息不对称,比价成本高;如今,手机一键比价已成为常态,价格透明度大幅提升。
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曾在公开演讲中指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名酒价格已近乎“裸奔”,未来3至5年内,流通品类很难实现盈利。
另一方面,在存量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价格战早已拉开序幕。尽管业内一直有声音提醒“降价虽能换销量,却会伤害品牌”,但对许多酒商而言,生存才是第一要务——他们必须优先应对工资、房租等经营成本,而非品牌形象的长期议题。
![]()
如此情况下,今年“双十一”的价格混战已成定局。一位江苏酒商向媒体透露,其采购的某款知名白酒含票价为890元/瓶,核销费用后综合成本约860元/瓶,而平台补贴后的售价已低至768元/瓶——这已远低于他的进货成本。
2
酒企选择加入,酒商也要跟上步伐……
当趋势无法阻挡,选择顺势而为便成为必然。面对电商渠道的强势崛起,白酒企业的态度已悄然转变——从最初的拒绝与封堵,逐步转向试探性的合作。
今年8月底,贵州茅台正式入驻淘宝闪购,推出30分钟即时送达服务;随后在9月下旬,汾酒、洋河、古井贡酒等十多家酒企也与美团闪购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即时零售行业首个白酒全链路保真体系,进一步强化线上线下融合。
![]()
业内专家指出,电商平台依赖流量驱动,而名酒的核心优势恰在于其明星产品——这些产品具有极强的消费者认同感,是平台引流的关键品类之一。若想缓解因低价竞争引发的矛盾,平台与酒企必须深化合作,将产品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使价格竞争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合作意味着更频繁的沟通与更紧密的联动。尽管酒企难以完全扭转产品价格的“下行趋势”,却可通过与平台的协同,将跌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同时,还能借助平台的流量优势,加速库存周转,缓解存货压力。
面对电商低价的冲击,线下酒商亟需重新审视自身价值与定位。
一方面,线下渠道应放大其体验与服务优势,通过品鉴会、文化讲座等互动形式,将单纯的销售场景转化为酒文化体验空间,从而增强消费者黏性,构建电商无法复制的消费场域。
![]()
另一方面,线下酒商也可考虑与酒企携手,开发线下专属产品线,避开与电商的直接价格交锋,打造差异化供给。
关键之处在于,在互联网深度渗透的今天,线下渠道不应逆流而行,而应思考如何与线上生态协同共生,在融合中挖掘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