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新加坡椰子帮↓
![]()
![]()
![]()
![]()

椰子谢谢各位衣食父母的喜欢!^_^
为文章点上 “在看” 、 分享 、 点赞 哦~
朋友们,新加坡的楼市最近可真是热闹非凡!
最新一轮的预购组屋BTO销售活动刚刚结束,就传出了一个让人感到诧异的消息:总共31,095份申请抢购9,144个单位,整体申请率约3.4倍。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单位有3个多人在抢,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
图源:Her World
但等等,这里有个大反转!虽然最新一期的BTO申购数量惊人,但该比率是被已经买过房的人推高的。
这两天,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在Facebook上公布了一个好消息:2025年首次申购家庭的中位数申请率已经降到了1.1-1.7之间,这比2024年的1.6-2.6要低不少。说白了,就是首次申购的家庭现在成功的机会比以前更高了!
![]()
新加坡最新BTO组屋销售:
有的挤破头,有的随缘抢
要说这次十月BTO最精彩的,莫过于各个项目之间的"温差"。一些BTO项目可能好几个人都在抢,另一些项目虽然不至于无人问津,但总的来说确实没那么热门,被当作了买房的“保底备选”选择。
那么,这次十月BTO销售到底有多火爆?我们来拆解一下,首先是最抢手区域TOP 3:
红山(Bukit Merah):两个Prime组屋项目(Berlayar Residences和Redhill Peaks)申请率高达4.4倍,简直就是本届BTO的"顶流"!
碧山(Bishan):首个Prime组屋项目Bishan Terraces申请率3.8倍,实力不容小觑。
义顺(Yishun):Chencharu Grove和Yishun Glade总体申请率3.8倍,成为非成熟市镇中的黑马。
![]()
未来Berlayar Residences的效果图
红山的Berlayar Residences和Redhill Peaks项目为何如此抢手?说起来无非就是很多人看重了其未来回报率。
"我算了一笔账,"从事金融行业的林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道,"这里的四房式起价54万1千新币,比附近最便宜的转售组屋还要便宜56.7%,这个差价太诱人了。"
但优惠的背后也有代价。这个项目的补贴回收率高达14%,意味着将来转售时要把更多补贴返还给政府。不过对于真正想自住的年轻人来说,卖房或许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
另外,位于旧警察学院地块、首次建设组屋并开放销售的快乐山Mount Pleasant Crest以及碧山的Bishan Terraces同样备受瞩目也得到了很多买房者的青睐。
"我(和妻子)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学区,"准备结婚的另一人坦言,"虽然现在还没孩子,但要为将来打算。"
至于唯一的“输家”,本轮销售活动中最"淡定"的区域则花落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的选区宏茂桥,唯一的Plus组屋项目Oak Ville@AMK申请率仅1.4倍,堪称本次BTO销售活动中的最冷门项目。
![]()
说起来,这种情况早在今年2月的销售活动中就有体现。
当时,女皇镇Stirling Horizon的3房式单位申请率只有0.5,意味着每个申请人都有机会选到房!而淡滨尼Simei Symphony的5房式单位申请率则高达8.4,竞争异常激烈。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恰恰反映了当前新加坡BTO市场的真实面貌。
![]()
图源:海峡时报
首次购房者,买房更容易了!
但对于那些刚刚毕业,或者刚刚凑足钱想买房的人来说,目前成功买到房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徐芳达部长之所以敢说首次申购者机会更大,确实有实打实的依据。
"今年我们的供应量明显增加了,"国家发展部部长徐芳达透露,"光是前三次BTO销售就推出了19723个单位,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在2025年到2027年之间,我们推出5万5000个预购组屋单位,比之前承诺的多出10%。"
更重要的是分类细化的效果。Standard、Plus、Prime三类组屋项目各自锁定了不同的需求群体,避免了所有人都往一个篮子里挤。
![]()
早前,在成功申请到BTO组屋后,申请者往往还可能需要等待3-4年后才能领到钥匙。而这一情况会从今年开始得到显著缓解。
政府从今年开始推出了一大波等待时间较短的组屋(SWT),从申请到入住,可能只需要2年!这也是为什么义顺新推出的两个项目虽然地段比不上其他,但申请率依旧接近4的原因。
这类项目的推出,确实解决了很多年轻人的燃眉之急。本轮销售中,像这样的SWT单位就有约3300个,占总数超过三分之一。
![]()
图源:海峡时报
明年,政府也会一共推出4000个这样的住房单位,这正切合了不少务实派年轻人的想法。与其在热门项目上反复碰运气,不如选择一个性价比更高的地方安稳下来。
![]()
图源:Mustsharenews
新加坡转售组屋和公寓
正出现这个显著改变!
如果不想等个几年才能买房,选择转售组屋/私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近新加坡房产转售市场也是在演一出"精分"大戏——房价增长明显乏力,交易量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往上冲!这画面,连最牛的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
先来看看私人公寓市场的最新战报。今年第三季度私宅价格环比只涨了0.9%,比预期还要低。这就好比期待中的猛男变成了软脚虾,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各个区域的表现可谓是天差地别:
核心中央区(CC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豪游乐场",依然保持着"有钱任性"的调性,价格愣是涨了1.7%。这得归功于UPPERHOUSE和River Green这些新楼盘,定价一个比一个狠,直接把区域均价给抬上去了。
其他区域(其他中央区和中央区以外)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分别只涨了0.3%和0.8%,感觉就像是随大流应付差事。
![]()
但是! 重点来了!
开发商们这个季度跟约好了似的,一口气推出4191个新单位,创下2013年以来最高记录!更夸张的是,买家们也相当给面子,直接买走3288个单位,这个数字是第二季度的将近三倍!好家伙,这购买力,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通货膨胀让大家都在疯狂买砖头保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分裂的局面?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新楼盘定价更接地气了,银行贷款也没那么吓人了,再加上经济还算稳定,大家就觉得是时候出手了。
不过大众市场中,买家们明显变得更加精明和谨慎,他们愿意入场,但只会在价格合理时出手。
![]()
组屋转售市场的表现同样充满戏剧性。建屋发展局(HDB)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组屋转售价格指数仅环比上涨了0.4%。这个数字不仅创下了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小涨幅,而且已经是连续第四个季度增长放缓,妥妥的"刹车"迹象。
更有意思的是,本季度有超过10个市镇的组屋转售价格出现了环比下跌,这可是自2019年以来头一回!
分析师们认为,这背后反映出两个重要变化:一是买家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不再盲目追高;二是政府加大了BTO供应量,比如7月份一次就推出了超过1万套BTO和剩余组屋,成功吸引走了大量潜在买家。
![]()
然而,在整体市场呈现"冷静"态势的背景下,"百万组屋"的交易却依旧疯狂,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平行时空。
第三季度,有480个组屋单位以至少百万新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比上一季度增长了15.7%!其中,大巴窑(92宗)、红山(61宗)和加冷/黄埔(40宗)成为了百万组屋交易的"三大圣地"。看来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黄金地段依然是硬通货啊!
比如,就在7月,市中心的“HDB顶流”——Pinnacle@Duxton一个五房单位成交价158万新币:
![]()
而在远离市中心的Clementi Avenue 3的Clementi Crest,一套四房式组屋单位, 同期也以128万新币的价格成交:
![]()
百万组屋的持续火热与整体价格增速放缓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加坡组屋市场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位于优越地段的成熟组屋区因其稀缺性而备受追捧;另一方面,非成熟市镇的组屋则面临着更激烈的价格竞争。
在来临的2026年,更多的满足了最低居住期MOP的组屋即将流入市场,这让更多买家们不必急于进入转售市场,这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和议价能力。
![]()
新加坡未来买房策略建议
那么,接下来新加坡房市会怎么走?
对于私宅,分析师预计2025年全年,私宅价格涨幅大概在3%到4%之间。 市场的热情可能会持续,但价格增长会更趋平稳。
对于组屋,全年转售价格涨幅预计在3%到5%之间。 随着政府持续推出新的BTO项目(比如2026年2月就计划推出约4600套BTO和3000套剩余组屋), 组屋转售市场的需求可能会被进一步分流。
总而言之,新加坡房市似乎正在进入一个 “新常态” :价格增长变得温和,但交易活动依然活跃。对于真正的自住买家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更健康、更从容的入场环境。
![]()
综合多位市场分析师的说法,椰子总结了一份给不同玩家的实用建议:
①对自住买家而言
现在可能是一个不错的看房时机。你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比较和谈判,不必像疫情期间那样因为房屋供给量不足必须仓促决定。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急于入住的买家,可以考虑申请BTO,性价比更高。
②对投资者来说
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项目和地段。不再是"闭着眼睛买都能赚"的时代了,需要做更多的功课,关注项目的长期增值潜力而非短期投机机会。
③对现有业主
如果你的组屋位于热门地段,并且有升级到私宅的计划,现在或许是个不错的时机。利用组屋市场仍处于相对高位的机会进行置换,可能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总而言之,除非你是自住买家或者有想要换房的刚需,不然在这个正在房市变化期的时代,椰子建议大家不妨先多多比对再做决定。当个“等等党”一点也不丢人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