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金匮真言论》解读:五脏与五味五色的关联及养生要点
承接上一章“四时与五脏”的对应逻辑,《素问・金匮真言论》第二章进一步拓展“天人相应”的维度,揭示五脏与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的内在关联。以下以施宣赫老师的视角,拆解核心原文,帮你掌握“通过饮食、观察面色养脏腑”的实用方法。
原文:“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音角,其数八,其臭臊。”
这段是“肝系统”的全面对应:东方、青色与肝脏相通,肝脏开窍于眼睛,精气储藏在肝。肝主疏泄,若功能失调易出现“惊骇”(情绪紧张、易受惊);对应的味道是酸味,比如柠檬、山楂等酸味食物能养肝;对应的谷物是麦(小麦)、畜类是鸡,日常可适当食用以助肝养筋(肝主筋)。
![]()
从生活观察来看,面色发青、眼睛干涩模糊,多是肝气不舒或肝血不足的信号;而适量吃酸能收敛肝气,比如春季肝气易过旺,吃点酸梅汤可帮助肝气平和,这就是“以味养脏”的简单应用。
原文:“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其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这是“心系统”的对应关系:南方、赤色与心脏相通,心脏开窍于舌头,精气储藏在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若心功能失调易影响全身脏腑;对应的味道是苦味,像苦瓜、莲子心等苦味食物能清心火;对应的谷物是黍(黄米)、畜类是羊,可辅助养心脉(心主脉)。
![]()
日常可通过舌头和面色判断心的状态:舌尖发红、口舌生疮多是心火旺盛;面色赤红可能是心阳过亢。夏季心火旺时,喝杯苦瓜茶能帮助清心除烦,符合“苦入心”的养生逻辑。
原文:“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其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此为“脾系统”的对应:中央、黄色与脾脏相通,脾脏开窍于口,精气储藏在脾。脾主运化,若功能弱易出现“舌本”(舌头根部)不适、食欲不振;对应的味道是甘味(甜味),但这里的甘味指天然食物的甜味,如小米、南瓜等,而非精制糖;对应的谷物是稷(小米)、畜类是牛,能助脾养肉(脾主肉)。
![]()
生活中,面色萎黄、口唇淡白、身体乏力,多是脾虚的表现;适量吃小米粥、蒸南瓜等甘味食物能健脾养胃,但要注意避免过甜——过甜会滋腻伤脾,反而导致湿气加重,这是“以味养脏”的关键分寸。
原文:“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其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藏精于肾,其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猪,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这两段分别对应“肺系统”和“肾系统”:西方、白色通肺,肺开窍于鼻,主皮毛,病位多在背,对应辛味(如生姜、葱白)、谷物稻、畜类马,可助肺宣发;北方、黑色通肾,肾开窍于耳,主骨,病位在“溪”(关节缝隙),对应咸味(如海带、黑豆)、谷物豆、畜类猪,能助肾藏精。
![]()
比如秋季肺燥时,吃点生姜炒肉丝(辛味)能宣肺散寒;肾虚时,常吃黑豆、喝豆浆(豆类)可补肾强骨。而面色苍白多为肺气虚,耳朵听力下降、腰膝酸软多为肾精不足,这些都是“观色知脏腑”的实用信号。
核心总结
本章核心是构建“五脏-五色-五味-五谷-五畜”的养生体系:每个脏腑都有对应的颜色、味道和食物,养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观色识病”,通过面色、五官状态判断脏腑健康;二是“以味养脏”,根据脏腑需求选择对应味道的天然食物。但需注意“过犹不及”,比如过酸伤脾、过甜伤肾,均衡调和才是关键,这也是“天人相应”思想在饮食养生中的具体落地。
下期预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读: 阴阳的基本概念与天地人对应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