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人击溃300叛军,这支神秘的特种部队,如何成为真实战场上一匹“黑马”?甚至作为后起之秀,一开始在俄军特种部队中根本就没有阿尔法、信号旗和格鲁乌等老牌部队的名声响,却能够在仅仅成立10来年的时间,用好几场惊人的实战战果,从一众老牌特种部队中脱颖而出!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俄军“非主流”的SSO特种部队?
横空出世
在很多人印象里,俄罗斯的王牌特种部队是“阿尔法”、“信号旗”和“格鲁乌”这些老牌劲旅。它们历史悠久战功赫赫,是反恐战线上的尖刀。但俄罗斯为何却还要“多此一举”在2013年新建一支SSO特种作战部队呢?
![]()
这背后其实是源于俄军在经历战场血淋淋的教训之后,才想到要进行的改革。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那场战争,直接暴露了俄军在特种作战协同能力上的落后。俄军高层很快就意识到,现代战争需要一支能直属国防部门调动,专职负责配合境外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特种作战的“战略级”力量。
它要像美军的“三角洲部队”或者“海豹六队”那样,既能全球部署,又能执行高难度和跨领域的任务。你可能会问,俄军之前那些声名显赫的特种部队都哪去了,为何非要弄一支后起之秀挑大梁?
其实那些老牌特种部队倒是一直存在,但职能属性和统一指挥协调却非常尴尬。因为俄罗斯的特种力量就像是个诸侯割据的局面,著名的“阿尔法”特种部队是隶属于联邦安全局的,核心任务是负责国内的反恐和人质营救,根本不是用在战场上的,从职能上就和SSO特种部队想要达到的需求有本质区别。
![]()
而像“格鲁乌”特种部队倒是放在战场上使用,但是它隶属于俄军总参谋部情报局,主要擅长的是偏情报层面的敌后侦察和破坏。另外还有信号旗特种部队,原本在苏联时期倒是专注境外行动,是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的一支特种部队,主要任务更倾向于从事秘密特工活动。
后来苏联解体于1991年更是被改编为反恐部队,目前也在联邦安全局旗下,专职解救人质和处理突发应急事件。这些特种部队即便勉强可以派往战场或境外作战,也会因为需要多单位协同,造成指挥链条混乱,难以形成合力。
![]()
于是,俄罗斯国防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在2013年决定,成立一支直接隶属于国防部的“国家队”,SSO特种部队。这支部队从出生就带着特殊“使命”,它不是为了替代老牌特种部队,而是作为一把更锋利更灵活的“战略尖刀”,专干那些需要极高协同性和专业性的特战“大活”。
西化外衣
被寄予厚望的这支部队更是俄军现代化改革的“样板部队”。它虽然使命不同于俄罗斯之前的特种部队,但成员几乎都是从“阿尔法”和“格鲁乌”这些顶尖特战单位,优中选优的精英,总人数大约2000人。
可以说SSO的选拔标准堪称变态级,候选人不仅必须是来自其他特种部队的现役精英军官或者合约雇佣兵,而且往往通过率不足10%。相应的训练内容也完全西化,如果你第一次看到SSO队员的照片,可能会愣一下,这真的是俄军吗?
![]()
他们披挂着全地形迷彩服和模块化战术背心,以及高档全息头盔和夜视仪,手里拿的可能是捷克BREN步枪或者德国HK MP5冲锋枪,甚至手腕上的表都涂了迷彩,活脱脱一支北约风格的特种部队,和传统俄军重火力、轻防护的形象大相径庭。
另外这支特种部队还会特意购买AWP狙击枪等精密单兵武器,以及先进的单兵战术电台和单兵无人机等装备。目的不仅是要全面“西化”更想实现“专业化”,因此SSO的训练理念也会相应升级,训练极度强调跨领域协同能力,一个标准的SSO小队成员,就可能包括狙击手、爆破手以及通讯专家或医疗兵,甚至还有能呼叫空中火力的前沿空中管制员。
训练内容更是极其残酷,包括极地生存、山地攀岩和水下潜航等全地形作战技能。因此选拔淘汰率极高,堪称万里挑一。
![]()
但是这样的精挑细选和改头换面也让俄军的特种作战思维发生转变,相比传统俄式特种作战强调的猛打猛冲,SSO更注重 精准打击和信息主导。往往是结合精准的情报进行闪电般的渗透突击,最终以最小代价达成战略目标。
初露锋芒
SSO特种部队的首次惊艳亮相就兵不血刃,甚至不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而是在2014年一场没有硝烟但却情况更加复杂的“混合战争”,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事件中。当时克里米亚涌现出一群身穿绿色作战服,但没有国籍标识却装备精良的“小绿人”。
他们行动迅速、纪律严明,甚至不费一枪一弹就“接管”了乌克兰在克里米亚的多个军事基地、议会和政府大楼。
![]()
这让外界一度以为这是当地的“民兵”,但后来才恍然大悟,这就是俄罗斯SSO特种部队。可以说这场行动堪称“混合战争”的教科书范例。虽然没有体现太多的交战能力,但高度统一指挥协调的控制能力,以及快速反应就是特种作战的基础。
能够迅速控制通讯枢纽进行信息封锁,从而隔绝乌克兰部队与基辅的联系,就已经说明了这支部队实力不俗。是完全不同于俄罗斯之前特种部队的风格,它们更像是用脑子在作战,一改俄罗斯特种部队给人头脑简单的印象。
当然SSO特种部队也不光只会这种“秀智商”的特殊形式作战,硬碰硬实力对垒也能轻松拿捏,甚至以少胜多堪称奇迹。
封神之战
其中最传奇的一战,恐怕当属16 对300的代尔祖尔之战。之前在2017年叙利亚的作战过程中,一支16人的SSO侦察小队于叙利亚代尔祖尔地区执行任务时,因为友军防线意外崩溃,而突然被超过300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武装分子包围。
![]()
不仅敌我兵力对比接近1比20,而且地形开阔,孤立无援。但就是在这种绝境之下,SSO展现了什么才叫精英中的精英。他们首先就具有冷静的战术指挥能力,能够迅速选择有利地形构筑环形防御工事,并明确分工,形成交叉火力网。
然后依靠超强的单兵素质,用精准的点射极大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几乎每个SSO队员都是神枪手,让对方无法靠近。再加上完美的协同配合,队员们交替掩护装弹,因此火力从未中断。更关键的是这支小队能一边激战,一边冷静的进行外呼,引导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机对敌军后方和集结地进行了精准的轰炸。
![]()
最终在鏖战数小时后,这支SSO小队不仅顶住了武装分子潮水般的进攻,还大量杀伤敌军,最终等来援军。甚至在36小时的激战中,他们击毙近百名敌人,而己方却仅轻伤2人。
仅凭这一仗SSO就一举封神,向世界证明了SSO的恐怖实力,无论是单兵战斗力,还是小队战术协同,以及和其它军种的联合作战能力,都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
这支部队似乎完美结合了西方特种部队的技术优势和俄军的实战经验,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也指出,SSO在叙利亚的表现改变了传统特种作战模式,他们既能在城市巷战中执行精准清除任务,又能在开阔地带引导空中火力打击。这种多面手能力,更使得SSO成为俄军海外行动的万能钥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