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因为当时的美军是出了名的武器好,训练足,飞机大炮坦克又多如牛毛;而我军装备简陋,空军海军与坦克全无,陆军重炮也寥寥无几,还基本只以步兵武器为主。从武器装备对比上看,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由此能不能在战场上打赢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军,很多人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然而很快,我39军就在云山龙头洞用一场1小时20分钟的战斗给出了答案:能打赢!
第一次战役时的云山龙头洞战斗,是中、美两军步兵的第一次直接面对面交锋。狭路相逢勇者胜,39军115师343团一连在战斗中勇如猛虎,充分发扬了我军善于近战、夜战、敢于刺刀见红的作风,首战告捷,全歼了美军骑1师的一个步兵连。
我一个连就能消灭敌一个连,证明了我军在勇敢上压倒敌人,战斗素养高于敌军,也表明了只要战术得当,我们的战士完全能在战场上打赢,由此得到了志司高度评价和通令嘉奖。
一连的云山龙头洞战斗,当时还登上了师《战斗》报刋,后来又上了《人民文学》专题。本文讲述的,就是这一场中、美两军步兵首次交锋的详情。
![]()
343团在云山战斗中的任务
1950年10月31日,傍晚。
39军即将对云山之敌发起攻击,军里作战部署已定,命令已经下达各师。115师师指挥部里的作战会议刚结束,受领了任务的各个团的团长、政委们就骑马飞奔赶回本团。而与其他团都是团长政委双双前来开会不同,343团却因为团政委王国英生病尚未出国,只来了团长王扶之一人。
师部交给343团的任务很重:既要阻敌向云山增援、又要截断云山之敌的逃路。
军情如火,王扶之出了师部,带着警卫员策马扬鞭,一路疾行,飞快地往回赶。
到达团部时,天已经漆黑了。王扶之团长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就摊开了作战地图,把团司令部侦察股股长薛强叫了过来,指着图对薛强说:“就是这里,今晚你带一个侦察排到龙头洞的公路上去侦察敌情,立即出发,发现情况马上向我报告。”
![]()
薛强盯着地图看了看,说了一声“知道了”,转身就走。他出了团部,便叫上了侦察参谋徐鹤林,带着一个侦察排出发了。侦察兵们都是精兵强将,出国之后都保持着随时待战、说走就走的状态。
队伍翻山越岭,摸着黑向前行进,到了公路上,大伙停了一会儿,就听见了从宁边方向开来汽车和坦克的马达声。薛强立即命令大家:“隐蔽起来,监视敌人,不准开枪!”
侦察参谋徐鹤林胆大机智,他看见不远处有座小桥,就“蹭蹭”几步冲了过去,跳到了公路桥洞下面,掏出了笔和纸。敌人的车队过来了,一辆接一辆从他头顶的桥面驶过。隐蔽在桥洞下,可以从“隆隆”的马达声和车轮滚滚声里,分辨出头顶驶过的是汽车还是炮车或者坦克车。开过去一辆汽车,他就画一道杠;开过去一辆坦克,他就画一个三角;开过去一门大炮,他就画一个圆圈。他一边记录,一边听着公路上敌人说话时一阵“叽里呱啦”的声音,虽然听不懂敌人在说什么,但他听出来了,这不是伪军而是美军。
就这样,薛强、徐鹤林带着侦察排忍着刺骨的寒风,整夜潜伏在公路边的山林里,监视着敌人的行踪。
![]()
第二天,11月1日一大早,团长王扶之和副团长朱互宁、参谋长汪明德、政治处主任陈砚田在明堂洞一所学校里、召集了连以上指挥员开会部署作战问题。各营连的任务明确后,王扶之对大家说:“我们团的战斗任务很明确,一个是堵、堵击向云山增援的敌人;另一个是截、截住从云山逃跑的敌人。我们军向云山发起总攻的时间是今晚黄昏时分。”
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门外喊起了“报告”声,薛强派出送信的侦察员赶回来了,把一张纸条递给了王扶之,纸上写着:“团长:宁边的美军已经到了龙头洞以南十几公里的地方,正在继续向北运动……薛强”。
敌人已经出动了!
王扶之立刻中断了会议,命令各部队按照原定计划马上出发。
狭路相逢勇者胜
![]()
营连长们回到了正在山沟里隐蔽待命的各支部队,立即组织动员,整装集合出发。按照三营前卫、一营本队、二营后卫的序列,全团开始了紧急行动,必须抢在敌人前面到达预定位置。
三营九连作为尖刀连,在行进序列最前面,指挥要靠前,王扶之带着团指挥所紧跟在九连后面。
大白天行军,全团上千人马在山林间疾步如飞,当他们进至离龙头洞还有几公里的地方,大概是被敌人的侦察兵发现了,天上传来了炮弹呼啸音,一连串迫击炮弹打了过来。
这是敌人拦阻射击,这个当口就必须一鼓作气向前冲过去,绝不能停。“快!快!跑步前进!”从前卫到后卫,行军队伍里都在传达着团指挥所的命令。
跑在最前面的九连,在龙头洞东北的185.8高地山坡下和敌军遭遇了。
远远望去,敌人也是一个连规模,正在由南坡向主峰攀爬,显然是企图抢占这个高地。
谁先抢占这个高地,谁就控制了有利地形,谁就能抢先把部队展开组织战斗,居高临下把对方压在山下。
![]()
九连连长吕庆祥和指导员王珏,立即命令战士们扔下了除枪支弹药以外的一切负重,全连轻装,火速跑步前进,从北坡抢占主峰。
九连能不能先敌占领制高点,抢得战场先机?情况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通信兵们拉通了各连队与团指的电话,王扶之团长听了情况报告,在团指焦急地等待着九连的消息。
终于,电话又响了,王扶之一把抓就话筒,是九连长吕庆祥打来的:“报告团长,我们比敌人先到山顶几分钟。”
王扶之高兴的把大腿一拍:“太好了!你们九连不愧是红军连队。”
我军占了高地,敌人就退到了山坡下,这时候必须把轻装抛掉的镐铲铁锹送上去,立即抢筑工事掩体,准备打退敌进攻。
王扶之带着几名警卫通信员出了团指,也急匆匆地赶着上了山顶,一看见九连长吕庆祥和指导员王珏,当场又表扬了他们。
“团长来了!团长来了!”正在争分夺秒修筑掩体战士们一个传一个,虽然连续的急行军,抢山头,但大伙儿精气神十足。
“你们一定要守住这个高地,后面的部队会支援你们的。”王扶之对连里的几个干部说完,就用望远镜观察,看见山坡下的敌人动了,反着冷光的钢盔密密麻麻一片,正向山上来。
![]()
守山头,从来不是守在山头上一动不动等着敌人上来打。九连是一支在红军时期组建的连队,他们一上山就立即勘察了地形,派了一个排前出设置了警戒和伏击火力。敌军刚到半山腰,就一阵排枪、一排手榴弹、一个反冲击,当场把山坡上的敌军打了个人仰马翻。敌人惊慌失措,连尸体也没拖,纷纷退下山去了,一直撤退到了公路边上的一个小路口,才停了下来。
“打得好!”王扶之再次表扬了九连的干部战士们。他回到了团指挥所,部队陆续到达,全团展开,各营连就在山地间抢占地利,占领山头。而敌人被挤出了山头,到了平地里去。
在国内战场上,王扶之团长多次被军首长表扬为“善用头脑的优秀指挥员”。为了策应一营和九连防御的侧翼,他把三营主力放在龙头洞西南的高山一线,正好在龙城洞西北这个高地上,也正好是敌人的侧翼。也就是说,一旦敌人攻得厉害的时候,三营就从敌人后屁股上截它一下,减轻我防御正面的压力。
二营部队,则放在云山这个方向上作为团的二梯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会动用的,因为他担心敌人从云山溃退下来之后,他手里一个机动部队也没有。
战功赫赫的一连
![]()
全团部署完毕以后,时间已经到了黄昏。这时视线尚可,王扶之在团指挥所的山上观察敌情,从望远镜里看到敌人有两个连队,一个在龙头洞平地学校那一带正在展开,另一个就在靠近三营那座山头的边沿上。
敌人正在挖壕沟,构工事,筑地堡。
王扶之当场就琢磨着,不能让敌人这样舒舒服服、好整以暇的,我军应该积极主动出击,打敌人一下。到了晚上,他主意打定,就打电话给了一营营长:“戴树德,你们营今晚向敌人出击一下。你看看派哪个连去打?”
“这当然派一连去。团长,你看怎么样?”一营长戴树德接到电话,立刻就决定派一连。
王扶之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谋而合嘛!你告诉一连,团里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打好出国第一仗!”
“一连的同志们听到了会很高兴的。”戴树德回答。
![]()
一连是一支什么样的连队?
这也是个老红军连,一年前的大军南下追歼作战时,在广西南宁解放后,一连奉命追击逃跑的国民党军63师187团。当时一连长患病无法参加追击,连队指导员金作善带领全连执行这个战斗任务。
南方的天气很怪,一路上又是太阳又是雨,一场大雨刚停,转眼又冒出了火热的太阳。连队战士们全是北方人,大多是东北籍,难以适应南方气候,战士们全副武装跑在路上,连续急行军奔袭,嗓子冒烟,呼吸困难。指导员金作善叫大家全部轻装,把背包留下来,由文化教员留下统一看管。部队咬牙紧追,敌人被他们追了,纷纷缴枪投降。敌军的俘虏们看着一连这劲头,服了,七嘴八舌的说道:“你们快追吧,我们的团长还在前面。”
于是,连队继续向前猛追,整整追了一天,一个连硬是追垮了敌人一个团。
![]()
突击
一连早就憋足了劲,接到出击命令之后,连队士气高涨。指挥员立即分析了敌情、研究了地形,进行了战斗部署,战士们整理好了武器弹药。夜里10点钟,全连在黑夜掩护下,静默无声的由明意里向龙头洞出发了。
快接近时,连长陈文林按行动计划,命令全连分为三路,成战斗队形前进。
陈文林带着二排,由公路正面直逼龙头洞;
副连长孙殿生率领一排,由龙头洞南侧向小学校方向迂回;
杨国财率领三排,沿公路北侧向龙头洞逼近。
![]()
10点40分,陈文林带的二排刚刚进至距离龙头洞东只有500米的小桥附近,便和敌人一个班接触上了。
刹那间,双方交火,爆豆般的枪声和“轰隆轰隆”的手榴弹爆炸,打破了寂静的夜空。
狭路相逢,拼得就是谁更狠。陈文林边打边喊道:“机枪手赶快占领有利地形,掩护全排突击。”
夜间突袭本就是我军的拿手强项,三个班的轻机枪手们借着一闪一闪的火光,立即找到了射击位置,架枪射击,压制了敌人的火力。
战士们在机枪掩护下,交替跃进,边冲边投手榴弹了,没几下就把这个班的敌人打垮了。敌人退到公路北面,全排紧跟着追击。
![]()
追着打了一会,大约一个排的敌军听着枪声跑步过来支援了,敌兵人多势众,多挺机枪和自动步枪集中火力泼向了二排,把二排阻挡在了公路南侧,暂时无法再前进,就与敌人对峙了起来。
但是打夜战,可以说我军就是专业的。
二排与敌军对峙时,杨国财带着的三排在夜暗中从公路北侧迂回到了这股敌人的侧翼,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对其形成了包抄,各种武器突然一齐开火,就像割草一样,顿时把这些敌军刈倒了一片。
得到了三排的支援,二排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发起了冲击。就这样,在两个排的夹击下,敌人撑不住了,丢弃了30多具尸体,逃回了龙头洞。
小学校据点内的歼灭战
![]()
村外正在激战时,副连长孙殿生带着的一排,从村庄南侧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小学校附近。但是他们发现了这座学校内已经有敌人在据守。
孙殿生马上作出了部署,发布命令:
机枪班就地找射击位置,准备掩护对校内的强攻;
三班运动到学校西侧占领有利地形,准备阻击村内增援的敌人。
一班和二班准备从学校院墙东南实施突破。
战斗打响了,聚集在小学校内的敌人有好几十人,规模在一个排以上。敌军顽固地依托着院墙,向外猛烈地射击。美军步兵班已经全部实现了自动武器化,轻重机枪和自动步枪、卡宾枪火力密集,子弹打得像刮风。
一班和二班的战斗小组冒着枪林弹雨,敌火下跃进。他们在机枪班的火力掩护下,迅速接近了院墙,用步枪、冲锋枪和敌人对射,手榴弹一连串接一连串地投了过去。
近距离战斗,勇敢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隆隆爆炸声中,敌人的机枪射手死得死、伤得伤,逃得逃。敌机枪火力减弱了,两个班的战士们握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乘势蹬墙跳进了院子内,和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杀!杀!”吼声四起,刺刀捅入身体的“噗噗”声不断。这是朝鲜战扬上的中、美两军步兵间第一场白刃战,两个班的10多名志愿军战士瞬间就用刺刀捅翻了30多名敌兵,干净利落的收拾掉了敌人一个排。
![]()
剩下的敌兵慌了,彻底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夺路狂奔、出了学校,向边上的树林中溃逃了。
趁敌人慌乱时,就得一鼓作气打垮他们!副连长孙殿生带着一排,乘胜追击,向龙头洞村内敌人阵地猛插过去。
突然,龙头洞西侧有两个敌火力点开火了,机枪打出的一道道火舌组成了火网,封锁了道路,部队前进受阻。
战斗英雄李富贵
![]()
孙殿生是一名富有战斗经验的老步兵,他迅速观察了地形,看到前方左侧有一排茅草房。立即喊三班长:“你们三班派两人从那里迂回过去,搞掉敌人的机枪掩体!”
步兵班长,打仗时都是冲锋在前的。三班长王保山一听到副连长的命令,叫上了正在身边的战士李富贵,两人往身上多塞了几颗手榴弹,顶着敌机枪火力,挟着枪在地上匍匐前进,一道爬了过去。他们刚进到茅草房的背后,敌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响动,一梭子子弹横扫了过来。
李富贵左胳膊上当场中了一枪,鲜血瞬间涌出,顺着他手中的冲锋枪直往下流淌。
黑暗中,三班长听到李富贵中弹时的闷哼声,伸手一摸,正碰在他胳膊上,粘糊糊的沾了一手血,就命令他:“你伤得不轻,赶快下去包扎!”
李富贵哪里肯下去,回答说:“班长,这怕啥?左胳膊断了还有右胳膊!”
话一说完,李富贵这名勇敢的战士一拉冲锋枪枪机、上了膛,一个箭步就飞快地冲了出去。实际上敌人并未发现三班长和李富贵,所以李富贵一直冲到了敌人掩体前边,跑动中举枪、对着掩体一扣扳机,一梭子撂倒了3个美国兵,掩体中的另5个美国兵被突然出现的李富贵吓傻了,竟然放弃了抵抗,举起双手缴械投降了。
![]()
挡道的机枪火力被歼灭,一排继续向村里攻击。
村里的敌人开始溃退了。李富贵端着冲锋枪,和班长两个人奔跑着追击着敌人。
有10多名敌人逃过一座小桥后,钻进了桥边的一个工事。这个桥头工事是封闭的,开着几个射孔,逃进工作的敌军机枪和自动步枪再次密集的打了出来,用火力封锁住了这座小桥。显然,这伙敌人是想把一连阻止在小桥北边,顽抗到天亮以后,等援军一到再组织反攻。
这个工事必须要摧毁掉!
胳膊还在流着血的李富贵,拔出了插身上的5颗手榴弹,扎成了一捆,然后走到三班长面前,从衣服口袋里拿出100万元东北币说:“班长,这100万元是我出国以前存起来准备买一支好钢笔的,请你替我保存起来。如果我牺牲了,请组织追认我为党员。这些钱你就给指导员,作为我的党费。”
他已经下了决心,不炸毁这个桥头工事,就决不回来了!
三班长一看,你这伤成这样了还要干嘛?班长自己上去爆破,刚要拦住李富贵,他就已经跳下河,趟着水、在桥下向对岸摸去了。
朝鲜的1月,冰冷刺骨。河水有一尺多深,上面结成了半寸厚的冰。李富贵在水中走了几步,鞋子就被冰磕刮掉了,他就光着脚在河水里走。刚走到河中央,“叭!”敌人打过来的一颗子弹又打在他的左肩上,血流如注。他身子一哆嗦、晃了晃,硬是用牙齿狠狠地咬着嘴唇,忍着两处枪伤的疼痛和脚上的刺骨寒冷,继续前进。当他终于走到了小河对岸时,嘴唇已经咬破,也渗出血来了。
从桥底下上了岸,正好处于敌掩体射击死角。李富贵爬到了掩体射孔边,把5颗扎成的集束手榴弹抱在胸前,准备往工事里塞进去。
但这又是个很危险的事,必须把集束手榴弹的导火索同一时间拉出来,又要掐时间从敌人工事枪眼塞进去,以避免敌人抢在爆炸前再把手榴弹给扔出来。
于是,他屏住了呼吸,抽出导火索,默数了1、2,然后用尽力气塞进了敌人的工事射孔里。
拉出火的集束手榴弹一塞入,工事里的枪声停了,传出一阵惊呼尖叫,敌人显然是是准备逃生了,根本没有勇气去捡起来再扔出来的。
于是李富贵一翻身子,滚动到了河滩边,又跳入了河里。
又是1秒、2秒,“轰!”一声巨响,连小桥都被震动得直摇晃。敌人桥头工事被炸开了花,至少一个班的美国兵的血肉和泥土、石块、钢铁混在一起向四周飞溅着。
![]()
桥头工事摧毁,部队攻击通路打开,龙头洞村里的敌人一片慌乱、叫喊着开始乱逃。
一排战士们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沿着李富贵开辟的道路前进,勇猛地追击着村子内逃窜的美国兵。
李富贵站在小河里,看着战友们冲过了小桥,开心地咧了咧嘴,笑了笑。他刚要抬脚往前迈步,只觉得眼前一黑,就一头栽倒在了冰面上。三班长赶紧和几个战士跳下河去扶他,发现他那双赤脚和冰已经结在一起了。而中枪的左胳膊和左肩上伤口的血流,已经染红了他的上身,嘴唇被他自己咬破也在流血,浑身上下简直成了血人。
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已躺在担架上,被战友们急匆匆地抬着送到团的包扎所去。
李富贵这名钢铁般的勇敢的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一个人摧毁了敌人2个工事,消灭了至少10名以上的敌人,俘虏了5人。
牺牲
![]()
在一排发起突击的时候,二排和三排已经推进到了龙城洞的东侧。
敌人在村子东面修筑了3个土木结构火力点,我军一进攻,火力点里的敌军用机枪不停地朝着黑夜里扫射。
在二排机枪班集中火力压制住了敌人机枪情况下,四班和五班的两个战士,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同时向敌人3个火力点猛扔手榴弹。不一会儿,这些土木结构工作就被炸的七零八落了。
三排紧接着冲了上去,再次展开了一场白刃战,战士们刺刀下又躺倒了10余名敌人。
村内敌兵已经乱成了一团,但是美国兵装备就是足,他们一个步兵连竟然还配有3辆坦克支援。但是这3辆坦克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而是一边坦克机枪外乱射击,一边引导着一群步兵仓皇逃跑。
![]()
孙殿生带着一排也赶到了。很多战士都看见了这名骁勇善战的副连长亲自端着一挺轻机枪,向逃跑中的敌人射击,连续击毙10多名美国步兵。
敌人的坦克机枪火力太凶了,一串子弹扫过来,打中了孙殿生。这位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荣立“五大功”的战斗英雄牺牲了。
战场上是没有时间悲伤的,激战仍然继续。
全歼
![]()
全连已经合围了龙头洞的敌人,一辆吉普车轰着油门从村内飞驰而来,试图冲出包围。被三排几名战士给堵住了,一阵排枪迎头打了过去,吉普车司机被当场击毙,一名美军军官被活捉。
敌人有一个班走投无路,占据了一幢房子顽抗,朝着外面乱打枪。二班长冲到近处,连续3、4手榴弹扔了过去,打得敌人一阵大乱,战士们围上去集火猛打了一通,这股敌人全部被消灭掉了。
敌人的3辆坦克是个大麻烦,三班长带着几名战士组成了一个打坦克小组,准备了爆破筒、扎好了集束手榴弹,埋伏在公路南侧,等着坦克开过来。
当敌人第1辆坦克驶近时,爆破手张济州以低姿快速的动作上去了,他将爆破筒放置在了履带上部,但是随着坦克的开动,爆破筒滚落在地上爆炸了,没有炸坏坦克。
![]()
战士刘东随之跳上了敌人的第2辆坦克,但他举着手榴弹、却不知从何处塞进坦克,爆破又没有成功。
三班长王保山急得眼睛直冒火,就亲自带两名战士,先投出2颗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爆炸的烟雾,绕到敌人的第3辆坦克的侧后,将集束手榴弹插进了履带中间。这下成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终于炸毁了敌人的第3辆坦克。
战斗从夜里10点40分开始,到深夜12点钟胜利结束,用时1小时20分,一连完完整整地歼灭了美军骑1师第5团的一个步兵连。
嘉奖
![]()
仗打好了,一连战士把美国俘虏押送到了团部,有白人也有黑人。有人数了数:28个。
王扶之、朱互宁等团首长们也是第一次看见美国俘虏:一个个长得很年轻,黄头发,蓝眼珠。有的披着军毯,有的满身泥土,穿得都很单薄,显得都很狼狈,耷拉着脑袋,眼睛向四周乱瞅。
看样子这些美国兵饿得很厉害,或者是又怕又饿。王扶之团长让战士们端来了一盆高粱米饭,俘虏们不会用筷子,就用手抓着吃。
王扶之让政治处主任陈砚田赶快审问一下,究竟这是美军哪一部分的。
陈砚田正好组织了几个全团会英语对话的文化教员,准备抓了俘虏好当翻译。经过连夜审问,从这批俘虏口中得知:一连歼灭的是美骑兵第1师第5团的一个连队。
团指挥所向师指挥所作了报告,师指挥所又向军指挥所作了报告。
吴信泉军长收到师里的战果汇报后,就叫作战科长左勇当即向志司发了电报。第二天,军部就收到了志司发来的传令全军的嘉奖电文。
志司嘉奖电文。
我一个连歼美一个连传令嘉奖各军、师、炮司,并报军委、东司:
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一连,1日在龙头洞(云山西南)歼灭美骑一师第五联队(团)1个连。从此次作战中可以看出,我军指战员的战斗素养与作战精神比敌人强,我以1个连即能歼灭美军1个连。特此传令嘉奖,并号召志愿军全体同志,学习该连坚持勇敢作战的精神,歼灭更多的美国敌人。
志司2日18时
龙头洞战斗规模不大,但是意义非凡。
![]()
115师《战斗》报记者梁致政和张玉珂,战斗前就跟随着一连这个红军连队进行采访。
战斗打响后,这两名记者一直在阵地上,亲眼看到了一连的战士们是怎样以一个连消灭敌人一个连的,也亲眼看着战士们付出的牺牲。了
当云山战斗结束后,115师政委沈铁兵打电话给343团,对这两名记者说:“你们暂时不要回来,好好搜集一连的英雄事迹,再回来向我们汇报。”
当梁致政、张玉珂写出343团一连的英雄事迹,并向师首长汇报后,沈铁兵听了感慨万分地说:“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英雄壮举,先在我们师《战斗》报上宣传,也要向全国宣传。”于是,后来《人民文学》也发表了长诗《坚守阵地-记龙头洞战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