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全球空军实力排行榜近期引发热议,美国“世界现代军用飞机名录”(WDMMA)发布的2025年世界空中力量排行榜中,印度空军超越中国位列第三,这一结果让印媒高呼“重塑亚洲战略格局”。但稍加推敲便会发现,这份榜单的专业性远不及噱头,所谓的排名更像是地缘政治操弄下的产物。
![]()
WDMMA的排行榜从逻辑根源上就存在硬伤。该网站将美国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及海军陆战队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唯独将俄空天军插在第三,这种拆分本国军种与他国空军直接对比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空军实力排名”的基本定义。更关键的是,这家网站并无政府、军方或学术机构背书,数据仅依赖公开报道和军事年鉴,缺乏内部情报支持与第三方审计,其权威性早已受到业界质疑。
支撑排行榜的“真实价值评级”(TVR)公式更是漏洞百出。该公司宣称综合考量装备、后勤、实战等多维度因素,却在实际评估中刻意偏袒。印度计划采购但未交付的144架苏-57居然也能计入评分,中国未公开的装备计划反而被扣分。印度量产仅40架的“光辉”战机获得加分,中国实现全面国产化的歼-20、运-20却因“装备平衡性”被减分。更荒诞的是,榜单仍将中国已退役的歼-5攻击机计入统计,却严重低估歼-16(实际300架仅统计50架)、歼-20(实际超200架)的数量,这样的统计偏差早已失去客观基础。
![]()
印媒与部分西方媒体为圆这个“排名神话”,抛出的理由更是站不住脚。他们宣称印度空军“结构均衡”,近距离支援能力优于中国,却刻意回避核心数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的年中,印度具备作战能力的军机仅721架,中国则有2989架,两者相差4倍有余。若算上歼-20S、歼-35A、运-20B等增量装备,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
所谓“多元化采购碾压自主化”的奇怪论调,更是暴露了对现代空战体系的无知。印度空军机队堪称“万国博览会”,俄制苏-30MKI、法制阵风、美制C-17混杂配置,导致零部件依赖进口、维护标准混乱,苏-30MKI的妥善率仅55%。而中国歼-16妥善率超90%,维护成本仅为国际同类机型的三分之一,自主化供应链让备件供应周期缩短至一周以内。在体系整合上,中国空警-500已实现与各型战机数据链互通,印度预警机却仍需口头指挥战机,这种差距在实战中足以致命。
![]()
被反复吹嘘的“实战经验”,经核实更是充满水分。2025年5 月的“辛杜尔行动”中,印度宣称击落6架巴方军机,却拿不出任何残骸证据。而各项证据都证实印度方面损失了至少6架战机,其中包括阵风战机,苏-30MKI和米格-29。在2019年克什米尔空战中,印度米格-21被击落、飞行员被俘的事实,更是让其“实战强者”形象不攻自破。
既然在面对巴基斯坦空军时就已如此吃力,如果再同中国空军交手的话,那么印度空军的战损就不只是被击落几架四代机那么简单。早在几年前,中国空军战斗机的平均飞行小时数就超过了美国。早在2014年,美军就有分析表示,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已经将飞行员的年飞行时间提高到了200小时的平均水平,这已经达到了美国空军的最佳标准。
![]()
解放军目前的最高的飞行员年飞行时间,很可能高达200小时以上,和美国空军的王牌部队的飞行时间相比较,已经高出一截。更是要碾压欧洲空军的平均水平,欧洲几个强国的飞行员年飞行时间一般只有150小时左右。
最核心的五代机领域,中印差距已形成代差。印度国产AMCA五代机在2025年才获批框架计划,首飞要等到2028年,量产更是推迟至2036年。而中国歼-20S和歼-35系列已进入小批量生产,运-20B搭载国产涡扇-20 发动机形成战略投送能力,六代机研发也在稳步推进。等到印度五代机勉强成型时,中国空军或许已迈入六代机时代。
![]()
不难看出,WDMMA的排名本质是迎合美国“印太战略”的舆论工具。通过抬高印度刺激其军购需求,同时贬低中国制造认知反差。真正的空中力量比拼,从来不是单一机型的数量游戏,而是工业基础、体系整合与持续创新能力的综合较量。印度空军若沉迷于虚假排名的幻梦,忽视自主化与体系化的致命短板,终将沦为国际军事界的笑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