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18个亿,每天接诊超过4万人,全球最大的医院竟在中国河南!
说起医院,许多人脑海中可能会蹦出国外一些著名的医疗机构。
![]()
不过,或许有人不敢相信,全球最大的医院并不在欧美,而扎扎实实坐落在我们中国。
这座“医疗城市”,每天接诊超过4万人,年收入高达219亿元,一天的营业额高达6000万元。
这个“医院巨兽”究竟在哪里?又是哪个医院呢?
![]()
一座“医疗城市”
当“全球最大医院”的名号落在中国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上时,您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出一座冰冷、庞杂的医疗巨构?
但若我们换个视角,它更像一座昼夜不息、自成体系的“医疗城市”,而数字,就是描绘这座城市最直观的蓝图。
![]()
这座“城市”的“版图”极为辽阔。
它由4个宏大的院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达682亩,其间坐落着95个临床医技科室和239个病区。
![]()
每天4万人次的接诊量,1.38万张床位,年手术量更是高达41万台,这些数据震撼世人。
行走其间,感受的并非只是一栋建筑的庞大,而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微型社会。
![]()
与任何伟大的城市一样,这里的核心财富是“居民”。
超过14,600名在职职工是这座城市的“公民”与“守护者”,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精英超过2200人,硕士更达3400余人,甚至不乏中华医学会的主任委员等学术权威。
![]()
他们如同城市中最顶尖的工程师与学者,维系着系统的精密运行。
这座城市的历史,则为其注入了深厚的底蕴。
![]()
它的故事始于1928年,前身为河南中山大学医科,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与数次嬗变,直至2000年与多家高校合并,才最终奠定了今日“巨无霸”的格局。
这是一部厚重的编年史,而非一蹴而就的奇迹。
![]()
日进斗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进斗金”的故事,并非商业神话,而是一张由海量人流与刚性需求共同写就的“天价”账单。
要理解这份账单的规模,必须先感受其人流之汹涌。
![]()
想象一下,每日有超过4万名患者与家属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
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大型乡镇的全体居民,每天都在此进行一场关于健康的“迁徙”。
![]()
门诊大厅内摩肩接踵,特别是在春节后的就诊高峰,这里的繁忙景象,堪比最繁忙的交通枢纽。
正是这川流不息的4万人流,共同构成了那令人咋舌的财务数据——2021年医院总收入218.78亿元,平均下来,每天营收超过6000万元。
![]()
这笔巨款,并非利润,而是维持这座“医疗城市”运转所必需的巨大现金流。
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便浮出水面:这笔看似“日进斗金”的巨款,最终流向了何方?
![]()
218亿的背后
日营收六千万,年收入超两百亿——面对这样一份财报,任谁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绝对是一门“最赚钱的生意”。
然而,商业的逻辑在此失灵,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8亿营收的另一面时,会发现一场精密的“收支平衡术”正在上演。
![]()
真相,藏在被很多人忽略的支出栏里。
2021年,这家医院的总支出高达208.34亿元。
这意味着,在惊天的营收背后,是几乎同等量级、海量的资金流出。
![]()
这十亿级的差额,在如此庞大的基数面前,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平衡。那么,这笔巨款究竟流向了何处?
答案,就藏在医院的日常运转中。
![]()
首先,维系一个拥有近1.5万名高知员工的团队,其人力成本就是一笔“天价开支”,其中更包括数千名顶尖的硕士、博士专家。
其次,为满足前沿诊疗需求,医院必须不断引进和更新动辄千万的尖端医疗设备。
![]()
早在2012年,郑大一附院已经建立当年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病房楼,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
在这栋楼中,光彩超设备就高达上百台,手术间也有百间。
![]()
还不止这些,像复合手术室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些国际前沿的医疗设备,动辄都是几亿的投入。
这些硬件的投入,也是一笔不少的出入。
![]()
再者,每日消耗的药品、医用耗材,以及水、电、设备维护等基础运维费用,累积起来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仅如此,作为区域医疗的“航母”,它还承担着带动旗下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任,这部分投入如同无声的溪流,持续汇出。
![]()
若再叠加2021年疫情防控的额外支出,这张“账单”便显得更加沉重。
由此可见,218亿营收并非利润,而是维持这座“生命堡垒”运转的必要燃料。
![]()
这笔巨款精准地流向了每一个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环节,最终化作了一份关乎民生的“收支平衡表”。
然而,在算清了这笔经济账之后,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如果不用利润来衡量,那么评判这家医院成功与否的真正标尺,又应该是什么呢?
![]()
真正的KPI
当算清了218亿的“经济账”,我们不禁要追问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对于这样一家使命特殊的公立医院。
如果利润并非其目标,那么,衡量它成功与否的真正关键绩效指标(KPI)究竟是什么?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无形的价值之中。
![]()
有人提议,应以“疾病治愈率”为核心指标。
这固然理想,但在实践中却面临巨大挑战:患者愈后的跟踪反馈浩如烟海,个体差异千差万别,一个精确到百分比的数字,反而可能失却真实。
![]()
对于一家接诊全国复杂疑难病例的医院而言,许多患者前来寻求的,往往是一个生的希望,而非一个百分比的承诺。
事实上,那每日超过4万人的接诊量本身,就是公众“用脚投票”投出的、最真实的信任票。
![]()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远比任何财务报表都更能证明其技术的权威性与社会的公信力。
这家医院真正的“KPI”,或许并非一个单一的财务或治愈数字,而是一种承载能力。
它能否作为十四亿人口健康需求的压舱石,能否扛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旗帜,又能否通过透明的运营(如主动公开账本),赢得公众长久的信赖。
![]()
这家“全球最大医院”的故事,远非一座孤立的奇观。
它的运营逻辑、它所面临的挑战与抉择,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去审视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中国公立医院所承载的非凡使命与正在探索的独特发展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