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7国密谋对华发难,却发现全球资本正往中国涌?这一幕来得有点讽刺。10月下旬,欧盟准备拿稀土问题对中国动手,可国际市场却用真金白银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
![]()
事情要从今年的稀土管控说起。中国10月初出台稀土出口新规,引发欧美跳脚。
10月2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就稀土出口管制和安世半导体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王文涛在会谈中态度明确:中国稀土管控是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这是大国担当;同时要求欧盟推动解决安世半导体问题,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换句话说,该管的继续管,不该干涉的别插手。
彭博社10月23日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准备一系列贸易措施应对中国关键原材料出口限制,计划本月底前完成针对中国的可能贸易措施清单。
![]()
消息人士透露,欧盟打算在月底峰会上讨论对华强硬措施,德国和法国罕见地站在同一战线。德国主张启用“反胁迫”机制,法国支持考虑各类“报复”选项。
两个欧盟大国这么齐心,一方面是争夺欧盟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受意识形态影响。欧盟甚至放话要对华发起最多20项反倾销调查,涵盖从电动汽车到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中国为啥不妥协?首先,稀土管控完全合法合规,只是禁止用于军事目的,民用领域该放的都放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早在6月26日就表示,中国已经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并将持续加强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
其次,数据最有说服力——8月中国对欧稀土磁铁出口环比增长21%,这说明正常贸易根本没受影响,欧盟的担忧更多是政治化解读。第三,中国坚决反对欧盟通过施压手段解决问题,这涉及原则立场。
![]()
欧盟这次发难,背后离不开美国因素。美方此前一直施压欧盟对华加税,还想联合盟友绕开中国获取稀土资源。眼下正值中美谈判敏感期,欧盟突然跳出来唱黑脸,很可能是在配合美国打“组合拳”。
中国的反击来得干脆。路透社10月20日注意到,中国9月未从美国进口任何大豆,这是自2018年11月以来进口量首次降至零。同期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约49亿美元,南美大豆对华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这一招直戳美国农民的痛处。
美国大豆协会称自5月以来中国就不再购买美国大豆,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美国大豆满仓但价格下跌,农民难以维持生计。正值秋季丰收,美国豆农却眼睁睁看着大豆卖不出去,损失惨重。美国想用关税大棒逼中国就范,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更有意思的是全球资本市场的反应。2025年初春以来,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发表报告,“看多”“做多”中国资产成为主流,德意志银行亚太区公司研究主管直言“2025年将是全球投资界重新认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年”。
德意志银行研报预计中国股票“估值折价”将消失,摩根士丹利预测MSCI中国指数到年底将升至77,美国银行直接建议投资者做多中国股市。
高盛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今年以来大部分时间在买入中国股票,过去一个月推动中国在岸与离岸市场总市值增长超1.3万亿美元。
欧盟政客在台上叫嚣制裁,国际资本却用脚投票往中国涌,为什么?原因不难理解。
![]()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成了稀缺资源。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评价说“中国经济发展是可预测的,市场和投资环境很稳定”。投资者要的是真金白银的回报,不是跟着政客玩地缘政治游戏。
欧盟这次对华设限,到底符不符合自身利益?恐怕要打个问号。欧洲经济本就疲软,再跟中国闹翻,受损的是欧洲企业和消费者。欧盟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即便推动本土开采和多元化供应链,短期内也难以摆脱对华依赖。
中国坚持“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原则,对民用领域采取开放合作姿态,只有合作才能应对美国单边主义冲击。中欧经贸合作本是互利共赢,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
接下来欧盟会怎么走?如果一意孤行搞对抗,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全球资本用行动告诉欧盟决策者一个简单道理:市场认可的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而不是政治对抗的空洞口号。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追求战略自主、实现中欧共赢,才是欧盟的明智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