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元年,宋徽宗抑佛达到顶峰,他下诏:“ 改佛陀的称呼为道教金仙,佛像、僧人服饰改为道教服饰;释教的合掌礼改为儒家稽首礼,僧尼称呼改为德士,寺院改为宫观,住持为知宫观事,收缴寺院的铜钹、铜塔、铜像;鼓励僧人入道士学校学习道教经典。”宋徽宗意图将释教并入道教,如此一来释教名存实亡。一些僧人商议上书蔡京欲申辩,开封府尹盛章得知,逮捕为首的七名僧人,将他们用杖刑活活打死!
宋徽宗推崇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早在大观四年(1110)他已经开始打压释教,下诏“士大夫、平民拜僧者,处以大不恭罪。(十恶不赦罪之一,属于严重犯罪)”并且停发僧人度牒三年,后又下诏焚毁佛经七千多卷。
政和七年(1117)他又下诏:用寺院改建道教神霄玉清万寿宫。就连京城的一些皇家寺院也没能幸免,如大相国寺宋太宗手书匾额遭强拆,改名为大相国宫;太平兴国寺(以宋太宗年号赐名)改为邸店及民舍,正殿遭拆毁,佛像埋于地下遭毁坏。还有的寺院为国家机构占用,崇夏寺改为殿中省办公地,乾明寺(以宋太宗生日乾明节命名)为大理寺、国子监等占用。
![]()
释教危急存亡之际,高僧们用不同方式护教,他们或自杀殉教,或直接间接抵制,或逃亡深山继续修行,也有人上书宋徽宗申辩。宋徽宗下诏全国寺庙改为神宵宫,《五灯会元》记载:处州(浙江丽水)法海寺立禅师召集寺众说:“佛陀主张无我,所以放弃身外之物又算什么?在我看来皇帝此举,不过是留下笑柄而已。今则圣君垂旨,更僧寺作神霄,佛头上添个冠儿,算来有何不可?
山僧今日不免横担拄杖,高挂钵囊,向无缝塔(存放僧人骨灰的塔,也叫多宝塔,因为沒有门窗,缝隙,所以叫无缝塔。立禅师决定自杀殉教)中安身立命,于无根树(觉悟菩提的境界)下啸月吟风。一任乘云仙客,驾鹤高人,来此咒水书符,叩牙作法。……只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意思是道士占据寺庙不是修行者的行为)然虽如是,且道山僧转身一句:如何说?你们知悉了吗?”说罢他丢下拂子,闭目圆寂。法海寺立禅师用生命的代价保全了寺院,郡守听闻后,对立禅师深感敬佩,便将他的事迹上奏朝廷。宋徽宗下令保留法海寺,御赐寺名“真身”,以此纪念立禅师。
![]()
鹿门法灯禅师是曹洞宗芙蓉道楷弟子,苏轼、苏辙和他有诗文唱和,苏轼称赞他“行事作风严厉而通达,文章清新而优美”,并推荐他破例出任杭州径山寺住持。后宋徽宗下诏命他担任襄阳鹿门政和禅寺住持,郡守让寺院出钱财给道士办“千道斋”。法灯禅师却拒绝这么做,他说:“我小时候就出家了,我的信仰始终如一﹐至死不变。除非疯了才会拿信众的布施,去讨好道士!”郡守听闻法灯禅师坚守信仰,不屈服于权势,停止了此举。“天下丛林闻而壮之!”
永道法师是开封右街香积院住持。获御赐紫衣。 面对宋徽宗的抑佛举措,他毅然决定冒死辩论以护法,三次上书阐明此举之不妥。 他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唐武宗灭佛,参与者皆不得善终,劝谏宋徽宗停止此举。并指责宋徽宗违背祖宗之法,强调坚决不改称德士,死也不敢奉诏。
![]()
宋徽宗大怒下令将永道法师逮捕,并接受刺配刑罚(脸上刺字),流放至道州。道州路途遥远,又多瘴气,此行九死一生。衙役十分敬佩永道法师所作所为,劝他路上吃点肉食。永道法师却说:“死则死耳。佛禁不可犯也!”一直坚守戒律 。直至七年后宋徽宗才赦免了永道法师。寂音尊者称赞他:“道公胆大过身躯,敢逆龙鳞上谏书。只欲袒肩担佛法,故甘引颈受诛锄。三年窜逐心无愧,万里归来貌不枯。”居简禅师称赞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高僧们的不懈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第二年徽宗就取消了一些抑制佛教发展的措施。他们凭借着智慧、以及对释教的信仰,面对宋徽宗强力打压下敢于抗争,最终使得宋徽宗的抑佛政策以失败告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