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9号重阳节,今年重阳节不一般,两大特殊,为啥怕晴天?早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叫称“重九”、“踏秋”。
![]()
重阳节的节期是固定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如果碰到“闰九月”,按旧时民间“过前不过后”的说法,通常只过第一个九月初九,不过第二个闰九月初九。
实际上,闰九月这种特殊的历法现象不是说没有,但确实非常难以碰到的,像张翥写的《闰九日游南屏山》诗中就有诗句说:“旧俗尚存三令节,人生难遇两重阳”。
![]()
那么,农历九月初九为啥被称为是重阳节呢?
《易经》中对“重阳节的解释是:“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简单来说,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看待宇宙和自然事物大多都是基于“阴阳五行”的。例如,天上有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
![]()
古人把数字也分“阴阳”,其中,单数(1、3、5、7、9)都算“阳数”,双数(2、4、6、8、10)是“阴数”。
而“九”,是在单数里排最后,是最大的阳数,古人称其为是“极阳之数”。到了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月份是“九”(阳数),日子也是“九”(阳数),相当于“两个阳数凑一块儿了”,又是“两个九重叠”,所以就叫“重阳”。
![]()
后来经过历史发展演变,重阳节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活动有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敬老爱老等 。讲究方面则有:不能说“节日快乐”,最好说“身体健康”;不适合送菊花给老人;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可能有不能回娘家的习俗;还有忌行房事、忌煮饭等一些说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所以,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今年10月29号是重阳节,老人说,今年重阳节不一般,有两大特殊与往年大不同,还说,“就怕重阳一日晴”。什么意思呢?下面快来提早了解一下!
一、今年重阳节确实有两大特殊之处
1、今年重阳节在霜降节气之后
重阳节是固定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天,而霜降是固定在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前后,这样一来,重阳节和霜降节气每年的出现顺序就可能不一样。因此,古人就用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判断年景。
今年的重阳节是在九月初九(10月29日),而霜降是在九月初三(10月23日)。因此,今年是民间说法中的“霜降重阳前”。
老话说“霜降重阳前,必定是灾年”,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霜降在重阳节之前出现,那么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年景可能不是很理想。比如,像出现秋雨绵绵,影响收割、晾晒和播种等,还可能出现冷空气来得早等。
民间还有“霜降重阳前,大雪邋遢年;霜降重阳后,干净清爽年”说法,意思是说,如果当年霜降在重阳之前出现,那么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则预示着来年春节前后可能会遭遇严寒和大雪的天气;反之,如果当年霜降推迟到重阳之后到来,那么就预示着春节将是个温暖宜人的时节,利于人们走亲访友。
![]()
2、今年的重阳节是“晚重阳”
翻看日历,我们能够看到,2021年的重阳节是在10月14日,2022年重阳节是在10月4日,2023年重阳节是10月23日,2024年重阳节是在10月12日。而今年(2025年)的重阳节是在10月29日,相对来得较晚,是民间说法中的“晚重阳”。
民间有“早重阳暖烘烘,晚重阳冻死牛”“晚重阳鹅毛大雪,早重阳单衣能过冬”等一些谚语,都是说,如果当年是“早重阳”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冬天可能会相对暖和,是个暖冬。反之,如果当年是“晚重阳”的话,那么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则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降雪可能会比较多,说明当年的冬天可能是个冷冬。
![]()
二、“就怕重阳一日晴”
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如果重阳这天是晴天的话,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会偏暖,是个“暖冬”。
![]()
暖冬虽然有利于我们日常出行和交通运输,但是在古人农人反而不喜欢暖冬。因为,暖冬对农业生产不利,可能会导致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安全越冬,来年就会爆发病虫害,危害作物生长。
暖冬还会导致冬小麦在越冬前出现快长、旺长,不仅提前消耗了过多的养分,还使其抗寒抗冻能力下降了。这样一来,来年突遇倒春寒天气,就可能出现死苗、减产等一些情况。
![]()
此外,冬天暖和,降雪就会少,来年春天就容易出现春旱的情况,不利于作物返青和早春作物播种。
结合上面这些说法,因此,民间有了“就怕重阳一日晴”的讲法,因为,重阳节晴天往往预示着冬天可能是个暖冬。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这几句农谚里有预示:
1、重阳晴,一冬干”“重阳晴,一冬凌;
2、重阳日头笑,冬天无雪飘;
3、重阳晴,一冬温;重阳雨,一冬淋;
4、九九重阳雨连连,冬天棉衣穿不嫌;
5、重阳南风,冬暖如春;重阳北风,冻死老牛。
![]()
需要注意的是,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笼统的作为参考即可。另外,我们现在不比古时候了,农业生产水平更高,旱了可以灌溉,涝了可以排涝,有了病虫害可以打农药,生长不好可以喷生长调节剂。所以,还是不用过于担心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