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
当千年古港的红砖厝遇见黑白琴键,一场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即将上演。10月26日至11月3日,首届“上音国际音乐家比赛”复赛将在福建泉州拉开帷幕,20位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玻利维亚、新西兰等11个国家的音乐才俊齐聚泉州,用旋律编织文明互鉴的纽带。
这场由上海音乐学院携手泉州市惠安人民政府、芬兰萨翁林纳音乐学院等联合打造的赛事,是全球首个以“音乐家比赛” 命名的国际赛事。它打破传统钢琴比赛的单一模式,以三轮创新赛制构建综合评估体系,不仅考验选手技艺,更聚焦艺术人格的完整塑造。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赛制创新,探索音乐人才培养的范式转型。”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说,赛事深植上音近百年办学传统,旨在通过赛制创新,为全球音乐教育提供“中国方案”,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与国际化艺术人才储备需求。
赛制破局:从“弹得好” 到 “懂音乐”
不同于传统钢琴比赛聚焦独奏技艺,本届赛事首创“三轮递进、多维贯通” 评估体系,层层递进考察选手的综合音乐素养,构建起 “演奏者—诠释者—引领者” 的成长路径。
初赛为钢琴独奏视频选拔,选手需展现扎实的钢琴独奏能力,这是进入复赛的基础门槛,筛选出具备专业潜力的音乐新人。
复赛则考验协作能力。在泉州大剧院的舞台上,选手需迎接双重挑战:一方面,与高水平室内乐团合作演绎贝多芬、勃拉姆斯等经典弦乐奏鸣曲或钢琴三重奏,考验对室内乐“对话感” 的把握;另一方面,除了诠释舒伯特、舒曼的德奥艺术歌曲,还必须演绎《玫瑰三愿》等两首中国艺术歌曲 —— 这些作品选自上音与德国大熊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16首》,让东方旋律成为赛场 “必答题”。
决赛则是一场全能素养的“终极考核”,4位晋级者将来到上海,于11月10日在贺绿汀音乐厅迎来巅峰对决。他们将自选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在弹奏钢琴的同时,指挥由上音名师担任首席的交响乐团。评委不仅关注正式演出表现,更会全程观察选手与乐队的排练过程,评估其指挥协作、音乐把控能力,完成对 “全能音乐家” 的最终检验。
![]()
首届上音国际音乐家比赛
育人初心:打通从赛场到舞台的成长通道
全球国际音乐比赛联盟旗下,仅钢琴类赛事就超750项,每年产出超2000名前三名获奖者。如何让青年音乐人突破 “获奖即巅峰” 的困境,找到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赛事核心考量。
“我们要选拔的不是‘钢琴高手’,而是具备独奏、协作、指挥等多维能力的复合型音乐家。”廖昌永的话点明赛事定位。从巴赫、莫扎特到伯恩斯坦、巴伦勃依姆,音乐史上的巨匠无一不是 “全能选手”,这也正是上音九十八年来坚守的育人理念——推动艺术教育从“重技”转向“重艺”,从培养“专才”升级为塑造“通才”。
为打通“赛场到舞台” 的最后一公里,获奖选手将直接获得“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音歌剧院演出季等平台的参演机会。这种“以赛育人、以演促学”的模式,让比赛不再是终点。
![]()
复赛日程
文明对话:用黑白琴键讲好“中国故事”
选择泉州作为复赛举办地,并非偶然。这座曾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古城,本身就是文明互鉴的见证者,而音乐则成为跨越语言的“共通密码”。
20位复赛选手在泉州的日子里,不仅要完成高强度比赛,更能走进古城街巷,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外国选手在演绎中国艺术歌曲时,真正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这正是赛事选址的深层用意——让音乐成为 “讲好中国故事” 的载体。
评委阵容同样体现“国际视野”,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专家以多元审美标准评判,让比赛成为真正的跨文化交流平台。正如廖昌永所说:“我们希望这里成为文化交汇的场域,让不同背景的音乐家在共情中拓展边界,这既是上音的文化自觉,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尝试。”
比赛期间,泉州大剧院将见证全球音乐新人的成长,也将让千年古城在世界旋律中焕发新的活力。这场跨越国界的“音乐交响”,正以创新之姿,书写着中国音乐教育与国际艺术交流的新篇章。
原标题:《世界音乐才俊汇聚泉州,首届上音国际音乐家比赛即将启幕》
栏目主编:张熠 图片来源:上海音乐学院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吴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