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新疆东北部。东接昌吉回州自治州,南连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邻昌吉回州自治州,北靠阿勒泰地区。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别称“亚心之都”、“油海上的煤城”。
因地处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所以别称“亚心之都”。
另外,乌鲁木齐东有吐哈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已探明地下煤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因此,别称“油海上的煤城”。
据《新疆地名大词典》、《乌鲁木齐市地名图志》载: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最早进入此地的为古姑师-车师人。东汉时期,这里是东师六国的一部分。西汉初年,汉朝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维护丝路北道安全。乌鲁木齐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清军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就是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设乌鲁木齐同知,隶安西道。二十九年设乌鲁木齐提督(由巴里坤提督移驻)。三十七年设乌鲁木齐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受伊犁将军节制,驻巩宁城。后来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把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赐名“迪化”。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三十八年改参赞大臣为乌鲁木齐都统,辖镇迪道(由巴里坤道改移),并改乌鲁木齐同知为迪化州;同年升为迪化直隶州,隶镇迪道,均驻巩宁城。十二年迪化直隶州升为迪化府,仍隶镇迪道,增设迪化县。1913年撤迪化府,保留迪化县,属迪化行政区。1935年设迪化市。1954年改称乌鲁木齐市。如今。乌鲁木齐市辖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计7区1县。
![]()
乌鲁木齐市地标红山公园
![]()
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中矗立的红山塔
![]()
乌鲁木齐市国际大巴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