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了一件事情:公元前186年的武都大地震,导致了山体大崩塌,汉江本来的源头西汉水被截断而形成了堰塞湖,最终向南改道流入了嘉陵江,成为了嘉陵江的源头。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地震时山体坍塌的具体位置在哪?
我们先确定一下古汉水上游原来的河道。
中国最早的地理专著《尚书.禹贡》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 , 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
古汉水的上游源头西汉水发源于嶓冢山,这座 嶓冢山在哪?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提天水的齐寿山,也有说位于陇南的西和县,还有说法是位于陕西宁强县。
按照现代高科技加持下的测量,西汉水的源头应为甘肃天水。认为位于陇南西和县说法,大概是古人没有走到真正的源头。至于宁强县的 嶓冢山,应该是古汉水被截断后,人们照搬古书把汉江的源头的山称之为 嶓冢山 ,这种误会也多被后世的地理书籍所引用。
西汉水,从甘肃向东南流淌,经过礼县、西和县、 成县和康县交界处、略阳县,进入陕西汉中的勉县。除了这条河道以外,西汉水还有漾水河、峁水河、永坪河等支流呼入,这些支流流经了凤县,两当县,徽县等地。古西汉水主河道在今天的勉县与现在汉江汇合。
勉县,古称沔阳县,顾名思义,该县位于沔水(汉水)的北面。古县名也说明,这时候的汉水水量是比较大的。
![]()
既然古河道的路线确定了,我们再来确定一下,武都大地震中,阻住汉水东进的塌方究竟发生在哪里?
我们先要排除支流,因为水不能倒流。我们再反复比对海拔高度,然后结合地形进行综合考虑。
我认为,塌方的地点应该是略阳县和勉县之间。更准确一点说,应该位于陕西宁强的巨亭镇和勉县的新铺镇之间。其中巨亭镇海拔约580米,新铺镇海拔570米,两者相距约40公里,高度相差10米,中间的有一条走廊地带海拔高度均未超过700米,这非常符合山体滑坡遮断两地的特点。
除这条走廊地带以外,其他地方刚高度相差太大,中间也隔着大山,不符合河流自然流动的特点。
确定了这个隔断地点,我提一个设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一段重新挖开,让嘉陵江上游的水重新流入汉水,恢复汉江的古河道?
我认为是可行的。
因为南水北调,汉水的水量吃紧,我们实施了“引江济汉”工程,把长江干流的水调入汉江。既然都要调水,我们为何不直接从源头调水?把嘉陵江的水直接引入汉江?
这个工程实施起来,毫无难度,开挖或者打隧道的工程量都不大。因为海拔高度差,从嘉陵江到汉江还可以实现江水直流,省去建设泵站的费用和浪费电力资源。
为什么不实施这个工程呢?恐怕还是生态环境方面考虑得比较多。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敬请关注本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