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多少人被自身欲望所驱使,终日忙碌,却难以获得解脱。欲望如同火种,一个不懂得节制欲望的人,往往会使火势愈演愈烈,最终失控,酿成灾祸。
佛言人生有八苦,其中之一便是“求不得”。心怀欲望而求,却无奈求之不得,人生便陷入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世间之人奔忙不息,归根结底不外乎名利二字。万物皆能自得其乐,唯独人类不断争名逐利。为了满足欲望,人们奔波劳碌、忙里忙外,难得片刻安宁,幸福与快乐也因此无暇顾及。
《百喻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留他用餐,他却嫌菜肴寡淡无味。于是,主人在菜中加了一些盐,他再品尝时,便觉得菜肴的味道变得鲜美可口。
![]()
笨人心里想:“菜的味道好是从盐中得来的,一点点盐就能让菜变得美味,那么多吃一些味道一定更好。”这样想了之后,笨人便向主人索要了一杯盐,一口吞进嘴里,不料咸得要命,急忙将盐从嘴里吐出。
佛陀通过《百喻经》中的这则故事,劝诫修行之人要少欲知足。欲望的存在是合理的,如果人对人世没有任何追求,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因此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也不能因此放纵欲望,欲望只可浅尝,而不可沉溺。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产生欲望与摆脱欲望的过程。我们不停地产生各种欲望,包括良好的和不良的;同时,我们也在不停地满足或摆脱这些欲望,从而不断地增长智慧,不断完善自我。佛法认为,人的痛苦皆因欲望而生,因此佛教教义一直在教导人们如何戒除各种不良的欲望。
以持戒严谨而著称的品德拉,是佛陀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有一天,国王乌德纳问品德拉,佛陀年轻的弟子们如何能够摆脱情欲的冲动,而保持清净的身体。
品徳拉回答道:“佛教导我们,应将年纪比自己大的妇女视作母亲,将年轻的女人视作女儿,将年纪与自己相当的女人视为姐妹。佛的弟子若遵循这一教导,便能摆脱情欲的困扰。”
国王接着问道:“倘若对母亲、女儿、姐妹般的女人仍生歹念,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世尊曾言,人体内充斥着血液、脂肪等种种污垢与不净之物。若以此视角看待女人,便能有效地防止色欲的产生。”品徳拉答道。
国王再问:“即便将女人想象成丑陋之物,仍无法自控地被其美貌所吸引,这又该如何是好?”
“佛教导我们,当眼睛目睹色彩与形态,耳朵听闻声音,鼻子嗅到香气,舌头品尝美味,身体接触物体时,切莫因美姿而动摇,也不应为丑态而心烦。只要能严守五官的门户,便能确保六根的清净。”品徳拉如是说。
![]()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如果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欲望,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产生诸多烦恼。欲望是无止境的,宛如一条锁链,环环相扣,永无满足之时。人们追求欲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满足和幸福,然而过多的欲望却会导致痛苦。
面对欲望,做得最好的人并非那些清心寡欲者,而是那些不被欲望所支配,且能妥善控制欲望的人。我们常说“无欲则刚”,这里的“无欲”并非指什么都不要,而是不贪婪。只有不被欲望牵制的人,才能变得刚强,才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如果能从佛家朴素、平和的智慧高度来审视一切欲望,我们就能做到宠辱不惊,洞悉一切痛苦与快乐,不陷入名利的牢笼,专注于眼前事、当下事,从而摆脱烦忧,达到洒脱的境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