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文博物数字化网络系列研讨会
围绕人文与博物领域的数字化及相关主题,以网络研讨的形式,邀请国内人文博物数字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开发人员、人文博物数据库创建者等多方主体,开展案例分享、主题发言、专题讨论、人文博物数据库展示等系列交流活动,共绘人文博物数字化的多元参与图谱。
2025年10月19日,我们邀请地图书知识库创始人曹江以及大连树木地图公益开放数据库创建人马睿,开展了第一场分享:
10月23日,我们邀请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的胡鹏教授,开展第二场分享:
10月最后一周,我们将进行两场“历史·城市·数字化”的主题分享:
2025·人文博物数字化网络系列研讨会
(第三场)
时间:2025年10月27日19:00-20:00
分享主题
建筑可阅读:上海历史建筑数字地图集
简介:“上海历史建筑数字地图集”地图书知识库整合历史政区、水系、交通、公园,现代政区、风貌保护区等图层,以建筑设计者为分类维度标注现存历史建筑。依托地图交互平台,阅读历史建筑,加深对上海这座“海纳百川”城市的认识。
![]()
主讲人:张逊
上海规划设计公司从业者、历史地理爱好者
扫码入会
2025·人文博物数字化网络系列研讨会
(第四场)
时间:2025年10月30日19:30-20:30
分享主题
智绘唐诗:长安全景图
简介: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唐诗中,涉及或直接写长安的超过6000首,是李白、杜甫、王维等300余位诗人创作的核心场景,长安区是唐诗的故乡,在太乙、曹村、西尧村、南豆角村、杜曲、桃溪堡等地留下了众多的诗人足迹。为了响应《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弘扬长安唐诗化,咸阳师范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数字人文中心师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讲述长安唐诗故事,结合杜甫、王维等诗人在长安的行迹,设计出“诗佛的禅机哲理”“诗圣的家国情怀”多个唐诗主题数字化产品,最终制作13幅唐代诗人全国路线行迹图,3幅关中地图诗人创作地图,3个讲解动画和一个基于720云平台长安唐诗全景导览系统。
![]()
主讲人:杨波博士
咸阳师范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从事数字人文系统建设、无人机摄影测量和土壤侵蚀等科研与教学工作
发表论文30余篇,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扫码入会
联合主办
清流智库
成都市科技新闻学会
地图书知识库
历史文化名城数字人文联盟
南京大学数字人文与超媒体GIS实验室
“蜀都河图”数据库项目组
会议讨论群
注:本次研讨会诚邀国内数字人文领域专家学者与实践者参与,若有意发言或作案例展示,敬请在后台留下主题简介和联系方式。
![]()
清流智库
成立于2022年,广泛汇集来自政府部门、研究院校、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行业,包括水利、地理、地质、环境、经济、历史、艺术等跨领域跨组织跨专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民主党派、媒体大V和社会人士,旨在建立一个汇集智力资源、提供顾问指导、倡导议题参政、影响公共决策的共享、开放的影响力平台,并策划出版系列智库文集、影像、研究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